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黑天鵝》/陳煒舜

時間:2017-07-24 03:15:54來源:大公網

  「魔」字從梵文mara而來,音意兼譯。早期譯者多將它寫成「磨」。磨即心魔,折磨人的往往是內心的惡念,而非外力。導演D. Aronofsky契於此理,《黑天鵝》遂能將文藝與驚悚結合無跡。

  年輕的芭蕾舞者Nina生長於單親家庭,母親當年在擔綱主演白天鵝的前夕不慎懷上她,黯然退出舞壇,於是Nina成為母親唯一的希望。劇團要重演《天鵝湖》,前領舞Beth因年老而被總監Thomas辭退,人人為上位而各出奇謀。Nina有幸獲選,卻遭受Beth及團員們的異樣眼光—大家「將心比心」地認為Nina被Thomas潛規則了。另一方面,在母親長期的卵翼下,Nina有着與年齡不相稱的純潔。

  換言之,肩負分飾二角重任的Nina,演白天鵝綽綽有餘,黑天鵝卻遠難勝任。於是,Nina通過離家出走、酗酒吸毒、女同自慰等方法嘗試將自己帶入角色……

  片中以鳥喙和黑羽的長成來象徵Nina對角色體驗的精進,以暴力和血液來表達她承受的壓抑,驚心動魄而真幻莫辨。黑天鵝就是心魔。誘發、體驗、然後壓制心魔,意味着Nina從女孩到女人的痛苦嬗變。

  人生中黑與白雖相反相成,但劇終時,Nina仍不失為一隻白天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