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阿麗亞娜博物館/馮 進

時間:2017-07-24 03:15:41來源:大公網

  阿麗亞娜裝飾藝術博物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東北部,離風景如畫的日內瓦湖和阿爾卑斯山很近。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城中富商雷維約(Gustave Revilliod)出資聘請建築家修建,花了十年才完工。阿麗亞娜是日內瓦史上第二座博物館,一九三六年與日內瓦歷史博物館合併,並分工收藏瓷器和玻璃器皿,也有少量雕塑、繪畫和印章館藏。

  從濃蔭蔽日的人行道拐進大門,往裏走一百米,兩翼對稱、簇擁中心圓頂的博物館就呈現在眼前。大門朝西,門兩邊高牆的頂端左右各有五座胸像,代表太陽神阿波羅和主管文學藝術的九位謬斯女神。後門朝東,牆頂也有十座雕塑,代表荷馬、柏拉圖、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莎士比亞、盧梭等十大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原主口味古舊,建築雖為新巴洛克、新古典式樣,內部裝修卻走復古風,天花板上的壁畫都取材於古羅馬詩歌及神話。中央為橢圓形大廳,仿照羅馬教堂的風格,圓頂內部畫有布滿金星的蔚藍天空。兩側各有三條左右平鋪的展覽長廊,每廊又分展室。二樓還有螺旋式大理石柱。

  一樓展廳主要介紹陶瓷藝術在瑞士的發展史。超過兩萬兩千件藏品包括陶器、粗瓷、彩瓷等。不僅勾勒出瑞士陶瓷起源於九世紀的伊斯蘭世界,十五、六世紀學習中國傳到歐洲的陶瓷藝術,歷經十七、十八、十九世紀風格變遷的脈絡,還重點展示本地陶瓷品如何吸收東方的陶瓷技巧,如梅森(Meissen)和賽維斯(Severes)兩大深受歐洲皇室青睞的品牌。

  一樓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是陶瓷品形形色色。大到壁爐、櫥櫃、座鐘,小到頭飾、擺件,具體到花卉、蔬菜、動物的形狀,抽象如宗教、皇室、童話故事,有的色彩斑斕,有的清新淡雅,無所不有。二是這系列的展室凸顯了東方陶瓷藝術,特別是中國景德鎮的陶瓷對瑞士陶瓷製品的影響。比如,十六世紀傳入的明代青花瓷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標誌性資產,不光瓷器,連牆紙、傢具也以青花瓷圖案為貴。一樓的玻璃製品也色彩繽紛,形狀各異,製作精美。

  不過,博物館也強調瑞士藝術的特色。地下室正在舉辦特展,介紹瑞士德語區的陶器和玻璃製品。十七到十九世紀的瑞士手藝人對陶器上釉、裝飾別有會心。這裏展出的所謂「土豆餅(rosti)盤」當初大約用來盛放油煎土豆餅,底色一般為棕、黑等深色,盤沿最外圈不上釉,稍裏一圈用淺色碎花裝飾,中央描繪農村生活:多為兒童身穿成人服飾,從事大人的工作、社交活動,十分趣致。玻璃製品因燒製時採用了特殊技術和材料,呈現紫色、黃色等艷麗顏色。這些玻璃酒瓶、香水瓶、藥瓶等實用器具的外部圖案描繪了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酒、狩獵等,有時還添加民間格言或《聖經》語句。

  博物館在二樓走廊裏放置了好幾個玻璃立櫃,展示十九世紀「講故事」的奶油色瓷器(creamware)。這些直徑二十厘米的彩盤上描繪了宗教、軍事、狩獵、市井等瑞士日常生活場景,有時也會通過一系列繪畫講述童話、寓言故事。有一組描繪了一八八九年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的華人形象。看到身穿清代號衣、留着辮子的黃包車夫,圍觀的西方人大驚小怪,詢問他們老家是否特別熱所以被曬得這麼黑,又懷疑他們是女人,還有個白種胖女人乘黃包車,居然像坐蹺蹺板一樣,害得瘦小的車夫兩腳騰空。

  二樓另有展室陳列日本、德國、美國等國藝術家的創新作品。十幾個白色瓷環組合成的雕塑可隨意擺弄,改變造型。瓷觀音居然是用瓷杯碎片做成的。瓷娃娃矮矮胖胖,憨態可掬。博物館致力於培養才華,有時會長期追蹤某位藝術家,研究其風格變化,並購買代表作品。

  集古今、東西藝術精品的阿麗亞娜博物館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瑞士的文化焦慮。地處中歐,國小人少,強鄰在側。國民能說法、英、德、西班牙語,唯獨沒有瑞士語。通過展品彰顯「瑞士身份」,其心可憫。但本土作品顯然不及學習德、法、東方陶瓷藝術的成果雅致精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