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古代兒童這樣度夏\陸琴華

時間:2017-07-22 03:15:50來源:大公網

  夏天來了,暑假來了。放暑假是現代人的事,古代一般沒有暑假這一說法。如果說古代人跟現代人也有暑假這一說法的話,應該不是法定假期,而是老師和學生自己的事。天熱了放假,老師或休息或備課,那些兒童如何呢?會不會像今天的孩子那樣吃小灶,進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來度夏呢?

  河邊垂釣度夏。小橋流水人家是古人筆下出現的詩句,也是今天一些人嚮往的聖地。有水就有河,有河就不缺魚蝦,垂釣就成了一些人茶餘飯後的消遣。不諳世事的孩子呢?在盛夏裏也加入到這一行列裏來,胡令能《小兒垂釣》就是最好的說明。這首詩的內容是:「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從詩句裏可知,這個來河邊釣魚的孩子還掌握不了一些垂釣的技巧,為了能釣到水裏的魚,感受到垂釣的樂趣,他就像模像樣學着大人的樣子來釣魚,於是歪着身子坐在莓苔上。由於雜草茂盛,鬱鬱葱葱,他整個的小小身影就掩映在草叢中。也許他只會模仿大人的做法,還沒有真正掌握垂釣的技巧吧?過路的人一時迷失了方向,向他問路,請求幫忙,這孩子呢?面不改色心不跳,只是遠遠地招招手,並沒有做出積極回應,一副專注的神情不覺莞爾。唉,原來他擔心驚動了即將上鈎魚兒。

  牧牛捕蟬度夏。在古代,我國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孩子「行牧且蕘」也就不足為奇了。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樹木葱葱,野草茂盛,放眼一看,一頭又一頭牛正在藍天白雲下低頭吃草,大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人情景。不過,在暑假裏,孩子在放牧的同時不忘捕蟬。蟬又名知了,屬於昆蟲的一種。夏至過後,尤其是三伏天,悶熱難耐,成年的蟬會落在樹幹上引吭高歌。這就給古代的孩子,尤其是牧後而歸的孩子帶來了樂趣,他們通過捕蟬來打發暑假的時光。這不,有一個饒牧的孩子發現自個放牧的黃牛吃飽了,雙手扶着牛背,小腿一躍,翻身騎在牛背上。也許是大自然的美景陶醉了他,也許是黃牛的溫順感動了他,這個牧童突然放開喉嚨唱起歌來,別看他人小,個子不高,可是唱出來的歌卻是如此清脆動聽,以至於原野的小草和路旁的樹木都被他的歌聲感染,一動不動。忽然,這個牧童閉口不唱了,睜大兩眼,眺望高高的樹梢,原來有一隻知了在樹枝上鳴叫不已。那知了的鳴叫聲比他先前的歌聲還大還動聽。哈哈,捕來養着也不錯,這牧童就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尋思如何捕到那隻小小的知了。於是袁枚在他的《所見》裏描述了這種情景:「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撐船採蓮度夏。「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這是《西洲曲》裏的句子,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也引用了,是說一個女子對所愛男子的深長思念以及愛情的純潔。青春年少的女子在盛夏通過採蓮表達情感,那些不諳世事的孩子就通過採蓮來度夏。荷花一般有紅白兩種,紅的就如楊萬里筆下的「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艷麗多姿,白的就如白居易筆下的「偷採白蓮回」裏的潔白無暇。悶熱的盛夏裏,一個農家孩子蹦蹦跳跳,一路歡笑跑出家門,來到水邊。那兒泊着一隻小船,那被桐油漆過的小船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微風拂來,蕩起波紋,那小船就不由自主地晃動着,似乎召喚着這個孩子的到來。那孩子縱身一躍,進了小船,搖着槳就離開岸邊,朝一個方向駛去。柳暗花明處,河水縱深處,有一片生長着的白蓮,那孩子趁人不備,準備偷採白蓮花呢。來時那孩子的心還咚咚跳個不停,生怕被白蓮花的主人發現,待那一朵朵白蓮花採到手了,並不見主人的身影,那孩子似乎放心了。到最後,主人還是知道了他偷採白蓮花的事,原來水面上的浮萍被船劃過的痕跡還在。不過,那孩子的頑皮和純真躍然於紙上,字裏行間流露了詩人對孩子的喜愛。所以白居易在《池上》一詩裏寫到:「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做家務度夏。「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是范成大寫的幾句詩,是說鄉村男耕女織,夜以繼日不停地勞作着,非常不易和辛苦,流露了詩人對鄉村男女的同情,以及讚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而那些孩子呢?還不會耕田,還不會織布,就幫助大人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桑陰下學着種瓜,也就是通過做家務來度夏。

  以上列舉的幾首詩,共同點就是詩句裏都涉及到了「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如果在酷熱難耐的盛夏,也就是短短的一兩個月暑假裏,我們的孩子都不能玩,豈不是扼殺了孩子們的天性和本能?關愛孩子豈不成了一句空話?法律豈不成了一紙空文?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盡顯兒童的天性,把暑假還給孩子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