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文學作品讀得很少。他的說法是母親的逼迫,形成了他的逆反心理,視文字為畏途。此番強詞奪理不知是否有心理學上的依據?照此說來,任何培養閱讀習慣的努力不僅徒勞,而且很可能適得其反?但是也慶幸,在所讀不多的書目中,孤陋寡聞的他卻記住了《小王子》!他在WhatsApp的頭像就是那個圍巾飄逸的小王子。每次說起小王子,我們母子便像歇後語似地異口同聲:「建立感情聯繫!」
一次,我扯起,聽說碧咸老婆維多利亞從未完整讀完過一本書。他說:「那我早過了這個階段!」因為他視所有的電子讀物均為閱讀。看來以什麼方式閱讀,做媽的已無從計較,我只圖能體會母子間無所不在的感情聯繫。這不,吃東西時,他總會問:媽媽你也有嗎?樓上裝修噪音,已經出門返工的兒子又折回睡房,三下五除二地拆下他的耳機:媽媽,受不了噪音,你就戴上這個試試。
這天,他問我:「媽媽,我提一個哲學上的問題,假如活一百歲,你打算每天都這樣度過嗎?」顯然,這個問題可有多種解讀,但因為有了感情聯繫,我權且將他對我的苛求當作是一種鞭策。
《小王子》另一個題旨是:「本質是看不見的」,兒子年幼時我不想他因此過多質疑表象世界。而今他應該能夠體會《小王子》的這兩個精要思想。《小王子》是很奇特的一本書,它把兩個截然相反的命題共冶一爐,從而成為一本既是理想的兒童讀物,也是難得的成人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