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小上海/陳天權

時間:2017-07-20 03:16:04來源:大公網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北角有「小上海」之稱,但很快就被「小福建」之名取代。原居住英皇道一帶的上海人陸續遷出,今天我們遊走北角區,還可找到「小上海」的痕跡嗎?

  二戰後較富有的江浙人士南遷香港,當中有不少住在新開發的北角區。昔日上海燈紅酒綠、夜夜笙歌,有商人便照辦煮碗,在北角建立夜總會、舞廳、遊樂場和戲院,先後出現麗池、月園(內設天宮舞廳)、璇宮(後改名皇都)等消遣場所,讓新來的移民繼續往日的生活方式。

  隨着香港人口激增,北角逐漸變成了一個人口稠密的住宅區。麗池夜總會和月園重建成麗池花園大廈、天宮台等住宅大廈,只留下月園街之名。皇都戲院於一九九七年結業後還好未拆,見證了「小上海」年代的風光,只是內部已變得面目全非。

  北角在五、六十年代也曾有一間著名戲院,名為「都城」。該址前身是一九一八年建成的名園遊樂場,經營至三十年代尾結業。一九四七年浙江籍實業家王寬誠南遷香港,購入舊址,五四年建了都城戲院,但維持了不到十年便結束。王寬誠發覺當年住宅需求很大,於是拆卸戲院,連同附近的地皮興建四座大型住宅,合共逾千個單位,名為新都城大廈。毗鄰還有多幢住宅大廈,包括明園。港府後來開闢街道,將其中一條街命名為「明園西街」,「名園」已沒有很多人記得了。

  除了娛樂場所外,北角也有一所為江浙人士而設的學校。香港蘇浙同鄉會於一九五三年在北角道創立蘇浙公學,採用普通話教學,提供小學和幼稚園教育。一九五六年該校獲港府撥出清華街山坡興建較大的校舍,並因應兒童成長創辦中學。此校舍今天仍在,但中學部已於一九六九年起分階段遷上北角半山了。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