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玫瑰之名》/陳煒舜

時間:2017-07-18 03:16:05來源:大公網

  玫瑰的所指不可勝數,無可無不可,故艾可(Umberto Eco)將首部小說題為《玫瑰之名》(Il nome della rosa)。拉丁諺雲:「昔日羅馬,空餘其名。」名者,實之賓也。將Roma偷換成rosa,於是盛放過的玫瑰,美麗只存有於字母或筆畫中。

  若無暇閱讀原書,看同名電影最為便捷。一三二七年,修士威廉(William of Baskerville)和阿德索(Adso of Melk)出差來到意大利一所修道院。修道院剛發生連環謀殺,威廉於是帶着年輕的阿德索徹查,最後發現元兇是年高德劭的盲修士約格(Jorge de Burgos)。原來該院藏有亞里士多德《詩學》第二卷〈論喜劇〉的孤本,約格為免此書破壞宗教虔誠,於是將書塗滿毒藥,讓好奇者身亡。東窗事發,約格在混亂中將書頁撕碎吞下,打翻油燈,以圖玉石俱焚……

  無論古希臘悲劇或喜劇都以人為本,而非神。崇高的悲劇英雄每每不敵神秘的命運,世俗的喜劇中惡勢力遭懲相對更能體現人的力量。理性的威廉無疑是進步啟蒙的象徵。

  但求真與求善並不同步,知識累積往往導致對自然和「落後」的輕慢。求真而不知葆真,一如不斷為玫瑰創造新的名字,卻不施澆灌。所指雖多,亦奚以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