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電影市場進入低谷、但長篇電視劇崛起之時,姜文又成為赴美拍攝的《北京人在紐約》主演,該劇當年播映時萬人空巷,他從容行走於影視表演兩界並同時贏得成功,影響至今。一九九三年,三十歲的姜文從演員跨界電影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獎,成為華語電影百年經典。之後,他的《鬼子來了》在康城獲評委會大獎。在中國電影走進商業化發展的二○○九年,《讓子彈飛》又再贏得年度票房冠軍。可以說,在中國影視不同的發展年代與時代拐點上,姜文都有成功樣板作品,並已載入史冊。時代寵愛着他。
正是因為有《鬼子來了》等精良導演佳作,姜文更是影迷的寵兒。他的每一部導演新片都是持續數年的輿論焦點,影迷都抱有最高的期待。在這種高期待值下,姜文電影又背負了重壓,在評論界與媒體界的苛刻眼光中,只有時光成了姜文電影最好的證人。在關注《俠影》等新片的同時,影迷更是對他以往的作品念念不忘。
姜文也是資本的寵兒。二十多年前,他的導演處女作影片就得到香港投資界支持。《讓子彈飛》的票房成功,他更是成為中國電影投資界追捧的華語導演。即便遭遇《一步之遙》的低谷,姜文電影始終不乏投資,正在拍攝的《俠影》的精雕細琢,顯示了投資界對他的有力支持。
只要姜文還在堅持他想拍的電影,他就是沒被寵壞的赤子。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