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商、周玉鹿多靜態/李英豪

時間:2017-07-16 03:15:49來源:大公網

  附圖為西周時雕琢的玉公鹿(高七點六公分,博物館藏品),一雙彎長鹿角媲美珊瑚枝。商代較早期已雕玉鹿,有立體者,有板狀體佩飾;但大多屬靜立姿勢,且多為回首後顧,偶有出土屈膝蹲卧式者。初期鹿角較短較寬,狀似張開的手掌(手指朝天);一些小玉鹿甚至不雕角,只有一雙豎起的耳朵。至殷商晚期,玉鹿角才長很多,像枝枒叉;蹲卧者稍多些,但仍以靜態和回首為主。偶有一兩件出土器作躍起跨步狀,甚至鑽小孔(繫佩用);有些鹿身上琢簡單勾雲紋(殷商典型的陰刻「折鐵線」),不再純像早期鹿身光素無紋。

  西周沿襲殷末玉鹿的靜態風格;雖然仍以回首者佔多,但有些玉鹿則靜立前望,雙角普遍更長、更虬曲多姿(如附圖),既大且分歧;比較殷墟婦好墓出土者更注重鹿角的美感,並特意誇張。曾見西周衛墓出土的公鹿紋玉器,只雕鹿首,雙角則既寬且長,向左右上方叉開,狀甚肖麋鹿。由於長曲的鹿角難雕(較鏤空困難),又易折斷(附圖玉鹿出土時也有數處折斷痕跡),故現今仿製的贋品相對而言較其他流行的形制為少。偽造者雖有機械輔助,亦捨難取易。戰國時代至兩漢,玉鹿才多呈動態(奔跑狀);宋代更多變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