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鴨脷洲洪聖古廟/陳天權

時間:2017-07-16 03:15:48來源:大公網

  香港仔對開有一小島,因形狀似鴨舌而被稱為「鴨脷洲」。據說該島在明朝已有人居住,島上海邊有座建於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的洪聖古廟,供奉「南海廣利洪聖大王」,祈求水陸平安,可見當時島上已有相當數目的人居住。

  香港開埠時,鴨脷洲似乎沒有被英國人注意。據一八四一年的人口統計,此區只記錄了「石排」和「香港」兩條漁村,前者荒廢,後者有二百人,但「香港」村是否指鴨脷洲就難以斷定了。當鴨脷洲與香港仔之間的港灣愈來愈多漁船停泊,一八四七年港府在香港仔興建警署。一八五一年坊眾和漁民合資在香港仔海邊建造天后古廟,與洪聖古廟遙遙相對,令港灣兩岸皆有海神保佑。

  隨着人口增加,港府於一八九一年再在香港仔海邊山崗興建一座較大的警署,但鴨脷洲居民並不高興,因為該警署位處「虎地」,猶如「猛虎下山」,正對着洪聖古廟,影響鴨脷洲的風水。後來有堪輿師建議在廟前豎立兩支約十五米高木柱,繪以龍形圖案,以化解警署的煞氣。

  居民叫這對木柱為「龍柱」,亦稱「定海神針」,全港只此一家。龍柱曾於一九四八年維修,經歷大半個世紀,終不敵二○一四年的颱風「海鷗」吹襲,其中一支龍柱折斷,幸無傷及旁人。翌年華人廟宇委員會出資製作新的龍柱,重新矗立廟前。

  小的鴨脷洲有三間廟宇,洪聖古廟最大,為兩進三開間設計,屋脊和室內天井的女兒牆均有精緻的石灣陶瓷裝飾,該廟最近已被列為法定古蹟。不遠處有一座供奉觀音的水月宮,其歷史可追溯至一八六六年,單進單開間,現為三級歷史建築。島的西南端還有一間更細小的大王爺廟,沒有陸路可達,相信為漁民所建,以保出入平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