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和男兒們論伍子胥/白頭翁

時間:2017-07-16 03:15:31來源:大公網

  伍子胥最窘迫時,討吃要飯一路風餐露宿,像一隻受到追捕的孤狼,狼狽逃竄至吳國。此時此刻伍子胥可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空有雄心熱血,空懷報仇之志。伍子胥逃亡到吳國以後,是怎樣投奔的吳國公子光的?又怎麼使公子光向吳王僚推薦自己?伍子胥是如何得到公子光的信任,讓他隨吳軍出征楚地?伍子胥的這個變身是如何完成的?翻查《左傳》、《呂氏春秋》、《史記》都無詳細記載。這可能是歷史的一段空白。作史者可能認為伍子胥在歷史上的分量不夠那麼重,因此歷史上的細節可以一帶而過。其實非然。吳國公子光何許人也?用伍子胥之言證之:「公子光有內志。」何謂內志?就是想篡政奪權,推翻吳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公子光看得入木三分,把他的反志看得明明白白,可能正因為此伍子胥才去投靠他。如果吳王僚重用他,可能就不會有兵變被殺,被除的可能就是公子光。公子光很可能看到這一點所以不敢讓吳王僚用伍子胥,但他又不能與伍子胥一刀了斷,這其中必有文章,而司馬遷卻迴避了。伍子胥對公子光的認識極精準,因此才把推翻楚國報血海深仇賭在公子光身上,而不是當時的國王僚身上。從政治上講,公子光是個地道的野心家、陰謀家,篡權奪國勢在必得,要麼得逞要麼毀滅;讓伍子胥把自己的復仇大業押在公子光身上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吳王僚,政治上麻木,對身邊的定時炸彈絲毫不察,反正重用,屢屢把兵權軍政大權交給公子光;伍子胥由此判斷,吳國江山必歸光,幫助光奪取政權就能借吳軍滅楚;他已無退路,以命相博。在軍事上,幾經戰爭,吳楚之戰,雖不是大戰,但在戰役之中,伍子胥的軍事才能充分顯示出來,「吳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鍾離、居巢而歸。」從國力軍力上,吳楚非一個等量級,但吳數勝楚,軍事指揮當為關鍵,伍子胥當是吳楚之戰中的關鍵因素,因此他才根據戰場形勢,根據兩軍情況向吳王僚進言:「楚可破也。願復遣公子光。」伍子胥的目光夠犀利。當他得知吳王僚被公子光制止,其理由是伍子胥此舉是公報私仇。伍子胥並未忌恨公子光,更未有剷除公子光之念,而是幫助公子光實現他的野心,這就是公子光「欲殺王而自立」。這時候伍子胥又引出一位驚天動地的歷史人物,春秋有名的五大刺客之一,專諸也。非常可惜,歷史上幾乎沒有專史記載這位讓人膽戰心驚的大刺客,沒有文章記載伍子胥何時何地因何事認識專諸的。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中也僅僅有一句,「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吳也,知專諸之能。」可見伍子胥和專諸相識相交是在伍子胥「失魂落魄」之時,布衣之交也,亦可見專諸乃布衣也,很可能是惺惺惜惺惺,才有了共同語言,才有了相交相知,才有了伍子胥「知專諸之能」。所謂之能應該包括其人品、人德、人才,專諸亦烈丈夫也,視義如天,視死如歸。所謂知其能就是知非專諸去殺吳王不行。專諸刺王僚,公子光篡奪政權,伍子胥為幕後總策劃,大丈夫亦有陰陽兩面。

  借助伍子胥之力,公子光終於一舉顛覆了吳王僚的政權,伍子胥乃闔廬登基真正的幕後推手,無伍子胥即無吳王闔廬,吳王闔廬被感動得無可無不可,表示要「裂土而王」,把吳國一分為二,與伍子胥各自為王。伍子胥隻身亡命吳國,隻手推翻吳國政權,又率吳軍攻破楚國的國都,滅了楚國這麼個大國強國,覽古今中外,似未有過,隻身隻手先奪一國又滅一國,區區不過十餘年,真可謂丈夫壯烈,烈不過如此。也曾評論過古巴領袖卡斯特羅,乃世之稱奇也,當初七條步槍打天下,推翻一個王朝,奪取一國政權,依然無法和中國歷史上的伍子胥相比。伍子胥單槍匹馬,孤軍奮戰,隻手擺平兩國,全憑丈夫力。伍子胥是中國歷史上沒有走上神壇的「神人」。

(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