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八百豎琴演奏家聚港獻技

時間:2017-07-10 03:15:42來源:大公網

  圖:大會主題目《迷人都市》及《豎琴交響樂》排練現場\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作為香港特區政府二十周年慶祝活動之一,首次移師亞洲的「第十三屆世界豎琴大會」匯聚八百位分別來自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豎琴藝術家齊聚香港,七月七日至十三日舉辦八十多場豎琴音樂會、研討會和工作坊,以「中西薈萃」為主題,為全球豎琴演奏家及愛好者提供學術、文化及音樂交流平台。

  「世界豎琴大會2017」籌委聯會主席邱聖音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世界豎琴大會」堪稱豎琴界的「奧林匹克」,每三年舉辦一次,上兩屆分別在溫哥華和悉尼舉辦,「籌辦今次活動前後歷時六年,我們會從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豎琴藝術家提交的報告中,選取符合大會標準的豎琴家,除了表演經歷和技巧之外,我們更看重他們的創意。」

  豎琴界「奧林匹克」

  是次大會於上周五晚上拉開序幕,為了配合「中西薈萃」的主題,開幕演出上半場為豎琴演奏,下半場有來自瀋陽音樂學院的教授趙廣運和學生演奏箜篌,為這種一度失傳三百多年的中國古代傳統彈撥樂器注入當代氣息。參演豎琴演奏家葛婧馨,出生於溫哥華,中學時代的她,一個偶然機會在網上聽到箜篌之美,即萌生學習及推廣的想法,遂放棄醫學工程專業全額獎學金,毅然來到箜篌發源地瀋陽,修習箜篌專業。

  葛婧馨介紹:「箜篌和豎琴堪稱『姐妹樂器』,今日所見的箜篌,在古代稱之為豎箜篌,屬古豎琴一種,最早起源於古代巴比倫文明,漢代時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漢唐時最為流行,明代後失傳。一九八四年,瀋陽音樂學院教授趙廣運研發『雙排弦踏瓣式全轉調箜篌』,從而解決了揉壓顫滑音及轉調的音準問題。與西方豎琴相比,這款箜篌音箱位置在弦的中部,且在琴弦處增有類似古箏的碼子。」

  古今中外跨界演出

  本屆豎琴大會其中一個重點節目為明晚七時半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辦世界豎琴大會協奏曲晚會「琴.盛宴」,將為觀眾獻上四首近代豎琴協奏曲,當中,來自維也納愛樂、法國廣播愛樂及墨西哥國家交響樂團的豎琴首席,聯合香港城市室樂團同台競技。

  為了進一步凸顯大會主題,昨日,意大利豎琴家莫列提(Raoul Moretti)聯同三位香港及台灣豎琴家參演由本地作曲家羅永暉率領無極樂團創作的意境音樂劇場「一漠大千」,以音樂、錄像、舞蹈及中西樂器組合營造大漠黃沙、飛天紅霞的意象。 另一場跨界演出「情.琴聚」於七月十二日晚上七時三十分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屆時爵士豎琴家斯蒂克利(Paul Stickney)聯同多位豎琴家與二胡藝術家果敢合作演出,以琴音拓展跨界表演的更多可能。

  此外,在豎琴大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二十八位年輕豎琴表演者每天都會舉行「青年之星」表演環節,今年香港更有四位代表入選,其中一位參演者龍頤今年只有九歲。其母龍太告訴記者:「女兒從小便熱愛音樂,更兼修鋼琴和豎琴,她在鍵盤樂和弦樂演奏指法切換上並不感到困難。」

  有關「第十三屆世界豎琴大會」詳情可瀏覽網址:www.whc2017.org,登記註冊及查詢電話為三一五一八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