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oso =:一對新人在小河上拍婚照
曾是兄弟,又曾因領土糾紛而兵戎相見,對這個國家的感情是複雜而奇妙的。越南,又愛又恨,原不打算去,去了又忘不了。寧靜的海灘,廉價的美食,迷人的奧黛,歐式的古建築,在在令人印象深刻。\ 鄧鉅川 文、圖
當我提出到越南旅行時,朋友們都表示擔憂,治安好嗎?衛生如何?安全嗎?聞說越南人對中國人不甚友好……一連串的問題,的確令我有些糾結。在越南工作十年的朋友給了我答案:一切都是傳聞,來看看吧!
忐忑踏征途
當海員真好,數十年前已到過世界上許多地方,首次踏足越南是炮火連天的年代,當年我國援越抗美,一艘艘貨船滿載物資支援越南兄弟,對方當然以兄弟相待。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利益始終放在第一位,我認為。
在西貢(現已改名胡志明市,但南越人仍然習慣叫西貢Saigon)的歷史博物館,顯著位置展示了向美國唱讚歌的內容,例如美方對越南的戰爭補償,近年美國大量援助越南經濟發展等,中國當年的援越抗美,隻字不提,令人費解的是,對古巴的支援尚且有少許篇幅提及。從博物館出來,感覺很不是味兒。
撇開政治而言,越南是值得一遊的地方,風土人情,食物口味,絕美風景,距離位置和性價比,應是國人外遊首選之一。
越南是多元文化社會,它深受中國影響,建築、服飾、信仰、傳統……越南人擇其所需,為己所用,經過千百年的吸收和融合,漸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
十九世紀,法國以天主教受迫害為由,襲擊西貢,繼而佔領整個越南。法佔時期,越南文化又受到來自歐洲的影響,包括天主教的傳播和拉丁字母的使用(越南是現今唯一以拉丁字母為「國語」的東南亞國家),其次是建築風格和飲食文化。
越南人講越南話為主,法語只有老一輩才懂,英語是旅遊業的重要溝通語言,近年大量內地遊客湧至,漢語愈來愈受到重視,我們在機場認識了一位懂普通話的越南美女阿莊,她曾在桂林學過兩年漢語。(阿莊熱情好客,對我們旅途中提供了有用的幫助,下期再述)
曾是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的越南,近年發展神速,源於二十世紀的經濟改革。過去由於連年戰亂,外國遊客認為這個國家千瘡百孔,沒什麼值得看的。近年政府努力打造美麗越南形象,修復古塔廟宇、歐式舊建築和教堂,酒店旅遊業提供更好的服務,越南航空業基本達到國際水平,但公路和鐵路尚待改善。
越南最合適的旅遊季節是十一月到翌年四月,屬旱季,少雨乾爽,五月到十月是雨季,多雨濕悶。北越氣溫較涼,十月到翌年三月,須穿長袖衣服加外套,南越長年濕熱,一般夏裝即可。越南人衣着隨便,喜穿人字拖穿街過巷,我看到穿上婚紗的新娘子,也是如此。
十天越南之旅,基本上由廣西的朋友策劃,在越南工作的老丁提供協助。整個行程是:南寧─河內─峴港/會安─大叻─美奈─西貢─河內─南寧。因為當時身在加拿大,趕不及南寧出發的日子,我和內子從香港飛峴港與團友會合。這個越南自遊團共七人,領隊小施,團友:教授、小魚、大馬、美女蔚、我和內子(鄉下妹)。
我買的是廉價機票(單程票價不到500元人民幣),不包行李託運,託運另收費,每件二十公斤行李網上預付約260元,臨時託運加倍收費,隨身行李不超七公斤,可另攜一個小背包或相機袋。航機上所有飲食均收費,包括礦泉水。
峴港見奇景
峴港(Da Nang)位於越南中部的海岸線上,是越南的重要港口之一,本身不是旅遊城市,卻是周邊景點的交通樞紐,航班、公路、鐵路四通八達,往鄰近的會安古城只需三十五分鐘車程。
從香港飛峴港僅兩個小時航程,晚上六時半抵峴港國際機場。持簽證者順利過關(中國護照或香港特區護照都要簽證),落地簽大排長龍。步出入境大樓,遠遠看見長長的出租車龍,心裏盤算着如何跟司機議價,攻略上都說越南出租車坑人。走近車龍,馬上有機場人員安排上車,並指示按錶計費,看來管理上大大改善了。
從機場到下榻酒店,二十分鐘車程,120000越盾,約36元人民幣(以人民幣計算比較簡單,去掉越盾後面四個數字,再乘三就差不多了)。
Check-in後,用微信與團友聯繫,彼等已在飯店吃海鮮,着我們馬上趕去。人生路不熟,又是晚黑,雖在附近,也花了半個鐘才找到,他們已經碗碟狼藉了。
這間「黃魚二」飯店位於美溪海灘邊上的海濱大道中段,由會講普通話的越南人開設。整條馬路海鮮大排檔林立,價錢是否便宜,則看你的砍價能力了,有人吃一頓頗豐富的魚蝦蟹,才數百元人民幣,有人花數千元也吃得不滿意。如果你擺出個土豪款,不宰你才怪。識得討價還價,就能吃到價廉物美的東西。越南人原來有個特點,萬事有商量,不會強來,你懂的。
我和內子二人點了海鮮粥+炒花甲+青菜+兩瓶越南啤酒,共64元人民幣,這些大排檔幾乎都可以人民幣結帳。
飲醉吃飽,返回酒店,路上經過雜貨店買流量卡,160000越盾包4G流量和三百分鐘本地通話,店主很有耐性地為我換卡以及開通應用,體現了「中越人民的友誼」,大大減少了我之前對越南人的「疑慮」。
翌晨不到四點鐘,攝影發燒友教授喊醒團友拍日出,眾人帶着睡眼摸黑而行。走出昏暗的橫街,越過海濱大道,進入美溪海灘,展現眼前是令人吃驚的景象!海灘一片熱鬧,人聲沸騰,有的人沿着海邊漫步,有的坐在沙灘上等日出,更多的是紮馬打拳,做體操,男男女女積極鍛煉身體。這是清晨四點鐘啊,離天亮還有一段時間,多少人仍沉醉在夢裏。大馬一本正經輕輕地說,是否準備打仗,全民皆兵?
太陽從海平線上跳出來,當地男女漸漸離去,沙灘上留下來的多是遊客。海上的漁船陸續歸來,漁民在岸上拉網,有遊客也趁熱鬧幫忙,看來收穫不豐,一網只有幾十條巴掌大的小魚,我用手機搶拍了漁民的作業情況。
七人車司機準時八點鐘到酒店接人,越南的朋友預先代約的,包車每天800000越盾。首站遊巴拿山,山上的避暑山莊是利用原有的法國古堡基礎上,修建成歐洲風格小鎮,這裏可遙望峴港港口乃至南海。登山纜車號稱世界最長,門票600000越盾,鎮上有一間大型餐廳,自助餐180000越盾/人,也有一些小型酒吧,價錢都不貴。
午飯後參觀峴港紅教堂,因整個外牆是粉紅色而得名,當天恰巧做禮拜,不得其門而入。
教堂附近有一個頗大的農貿市場,土特產以及新鮮水果琳琅滿目,不少檔主能說普通話,買東西一定要議價,通常打個六到七折差不多了。團友狂買之後,又餓又累,對於遊觀音山、占婆塔什麼的,已是意興闌珊,統一意見後返酒店,然後晚飯。
當晚嘗試光顧攻略上推介的「幸福姐」飯店,事後感覺服務和製作都不及「黃魚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啤酒開價8元人民幣,我說隔鄰5元,對方馬上回應,那就5元吧,呵呵!
會安做奧黛
會安(Hoi An)是峴港周邊的一個古城,曾是華人聚居的地方,整個城市充滿中國傳統色彩。經歷數百年風雨,大部分古建築仍然保存良好,不得不讚一句前人的智慧和工藝技術。
目前,古城現存百年以上的會館、廟宇、老宅達八百多處,供遊人參觀,遊客購買一張120000越盾的通票,就可參觀所有的古建築,比較出名的有中華會館、廣肇會館、福建會館、陳氏家祠、黎氏家祠和歷史博物館。
日本廊橋是必看的古蹟,由日僑集資建於一五九三年,看似仍然穩固,畢竟年代久遠,真擔心某天它會因承受不了過多的遊客而塌下去。
美女蔚一開始就嚷着買奧黛,即漂亮迷人的越式旗袍,兩邊開衩高至腰際,內穿飄逸鬆身長褲,中間露出少許蠻腰,春光乍現,盡顯女性嫵媚。
會安的裁縫店多如牛毛,都可以為客人度身訂做奧黛,快則幾小時起貨。價錢在40美元上下,比其他城市便宜。
會安的小吃也很有名,會安米粉與別的地方不同,據說是用古城外的一口古井的水做成一種寬厚的粉條,爽口彈牙,當地人通常配上多款醬料和薄脆餅拌着吃,有點像我們的桂林米粉,但會安米粉是涼吃的。其次是炸雲吞和雞蛋煎餅,很多老外坐在路邊攤檔的小矮櫈上,吃得津津有味。
另外,燈籠也是會安一大特色,種類繁多,色彩繽紛,華燈初上,蔚為奇觀。
從峴港去會安約三十五分鐘車程,這天仍然包車,七人平分是很化算的,又不用費神議價。回程時已是夜幕低垂,司機不懂英語,但服務態度蠻好,小施最後額外給了他一點小費。
美女蔚如願以償,捧着新做的奧黛,興高采烈地說當晚她請客,大家當然盛情難卻,中午吃了會安米粉,晚上還是光顧「黃魚二」吃海鮮,雖然小富婆大方說放心點菜,不必替她省錢,大家還是惜着她的荷包。飯後返酒店收拾行裝,準備明早飛大叻。
越南遊三之一
下期「遨遊」將於7月23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