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追求與厭倦\吳以然

時間:2017-07-08 03:16:02來源:大公網

  大學古典文學課講《紅樓夢》,教授知道在座個別學生對《紅樓夢》已很有研究,而有些學生,尤其是喜歡《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男生,很不待見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所以選了一個很特別的切入口,他說如你真看懂《紅樓夢》,我的課也不必上,大學也不必讀。然後他講出《紅樓夢》的主旨就是看透。   他沿用的是王國維的論點:人生追求不到是痛苦的,追求到了厭倦也是痛苦的,所以人生注定是痛苦的。

  王國維信奉叔本華哲學,是以叔之悲觀論闡釋《紅樓夢》的。人皆有生活慾望,有慾望則求滿足,慾望無境,則痛苦難消。「凡此書中之人,有與生活之欲相關者,無不與苦痛相終始。」此即《紅樓夢》的原旨。

  在王國維看來,「人生者,為鐘表之擺,實往復於痛苦與倦厭之間者也」。而減輕這種痛苦的辦法就是文藝,可以「使吾人離生活之欲」。

  《紅樓夢》之特別,在於它不僅提出了生之欲的大問題,而且看到痛苦產生於意志,終究也要由意志來解決。

  王國維自述「體素羸弱,性復憂鬱。」故此,人生之問題「日往於吾前」。其實,追求與厭倦,也是另一位終極思考者的命題。魯迅在《野草》的《希望》中反覆吟誦的正是「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人生一大夢,俯仰多悲悸」。慾望無盡,痛苦難消。故而有那麼始亂終棄的故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