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醒了,東方睡獅\鄭學富

時間:2017-07-07 03:15:57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資料圖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盧溝橋的宛平古城內,筆者前不久訪問了她。從宛平古城東門往西不遠處,一座牌坊式建築物背倚宛平城垣巍然屹立,莊嚴肅穆,門額上由鄧小平題寫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十一個燙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拾級而上,整個台基有八級台階象徵全國人民八年抗戰,二進台基有十四級台階象徵東北人民十四年抗戰。進入序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迎面一座雄渾磅礴的巨型鑄銅浮雕,左右兩側牆壁上,分別鑲着《義勇軍進行曲》和《八路軍進行曲》的曲譜,頂部由十五個方形藻井組成,懸掛着十四口方形古鐘。此時此刻,彷彿置身於當年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使人想起當年奮戰在白山黑水之間,黃河長江兩岸的抗日壯士,想起了中華兒女高歌揮刀,前仆後繼,浴血抗日前線的悲壯場面。講解員介紹說:這幅浮雕分為九組,分別為英雄頌、軍民魚水情頌、大刀頌、仇恨篇、忠魂頌、鐵騎頌、太行頌、游擊戰爭頌和保衛黃河。九組各具特色的畫面匯成一道鋼牆鐵壁,背襯起伏連綿的崇山峻嶺,形成了一個寓意深遠的主題: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講解員接着說:廳頂懸掛的十四口古鐘,既有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之意,又象徵着十四年抗戰,也蘊蓄着警鐘長鳴的深意。我彷彿聽到了那悠揚宏亮的鐘鳴聲。

  東西兩個展廳顯得異常寬闊,地面鋪着淺紅色磨光花崗石,頂棚為方格狀深色光柵,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展廳內陳列有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這一歷史時期的抗戰文物及圖片資料。以聲光結合立體畫面再現了日軍在盧溝橋的侵華罪行和中國軍民奮起抗戰的壯烈情景。站立於眾多的參觀者中,審視着那一幅幅珍貴的黑白照片,端詳着那一件件歷史文物,使人不禁回到了烽火歲月。講解員說: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晚,日本關東軍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並以此為藉口,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進攻,一夜之間瀋陽陷落。「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廣大愛國軍民紛紛組織義勇軍堅持抗戰。全國軍民義憤填膺,抗日救亡運動高漲,二十九軍在喜峰口一帶奮起抵抗。中國共產黨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

  在展廳內,有一組「南京慘案」塑形,一個中國百姓已身首異處,另一個被反綁雙手,跪在地上。一個日本軍人兇惡地舉着滴血的戰刀向百姓頭上砍去,另外兩個日本軍人在一旁獰笑狂歡。塑形上面,寫着非常醒目的「30萬同胞遇害」。講解員說: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上海陷落,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淪陷。日本侵佔南京之後,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屠殺持續六個星期,共殺害我無辜同胞三十萬人。聽完這段介紹,我不禁聯想起日本國內一股勢力企圖篡改歷史,掩蓋侵華事實。這簡直是信口雌黃,館內陳列了日軍野蠻屠殺我同胞的圖片和史料,鐵證如山,不容辯駁。

  在存放着防毒面具、培養箱和燒瓶等實物的櫥櫃前,我駐足良久。講解員說:這是日軍當年進行病菌試驗時使用的工具。日軍在侵華戰爭中,不顧國際公法,公然在我國東北建立了細菌工廠,進行細菌戰。在哈爾濱市郊平房地區設立了代號為「731」的細菌部隊,用中國人作細菌試驗。解說員的講解,字字帶血,聲聲含淚,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難書,十惡不赦。

  紀念館內的陳列以大量的歷史資料、圖片和實物,展示了日軍在中國實行燒光、殺光、搶光政策的纍纍罪行,記錄了在中國共產黨積極宣導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中國軍民在各個戰區與敵人浴血奮戰,英勇拚搏的悲壯場面,同時也反映了全國人民、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支援抗戰,以及世界上一切主張正義、反對侵略的國家、團體和個人的同情援助等。

  步出展廳,在紀念館前寬闊的石階上,一對雕塑細膩的白色大垂帶格外引人注目。講解員說:這叫「三變石」,產於河北曲陽縣。當陽光爛燦的時候,兩條垂帶像漢白玉一樣潔白晶瑩,彷彿是一座漢白玉石雕;當陽光變得柔弱時,垂帶的顏色就變成暗青色;每遇陰雨天,雨水澆在石雕上,垂帶又變成暗紅色。採用這三變石變幻不同顏色的圖案,表達了對抗日英烈和千百萬無辜死難同胞的永恆祭奠。在石階下的花崗岩平台上屹立着一座巨大仿銅雄獅,它神采威武,面西而吼。講解員說:這座雕塑名叫醒獅,它面向盧溝橋,聽着敵人的槍炮聲而驚醒了。

  走出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位於宛平古城西門外、凌空飛架在永定河上的盧溝橋,凝視着平靜的水面,撫摸着橋上「數不清」的獅子,令人浮想聯翩。講解員介紹說:這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一座古石橋,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一直是北京西南的交通要道,從京城外出的人,一早起身,到橋上天還不明,他們悠然上橋,憑欄遠眺,西山疊翠,近看河水粼波,抬頭望曉月似霜,月色嫵媚,詩情畫意,讓人流連,盧溝曉月就成了「燕京八景」之一。站在古老的盧溝橋上,仰望那飽經風霜的宛平城垣,感慨萬千。講解員介紹說:「明崇禎皇帝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洪流嚇得驚慌失措,下令在北京西南的盧溝橋畔建起一座駐軍用的拱極城,這就是宛平城的前身。這座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小小城池飽經滄桑,目睹了兩個封建王朝的覆滅。三百年後,他又一次經受了炮火的洗禮,成為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的主戰場。在這裏,中國軍隊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使古老的宛平城成為一座舉世聞名的正義之城。」

  聽着講解員娓娓介紹,望着古橋上神態各異的石獅,不禁讓人想到「東方睡獅」在近代史上蒙受的恥辱,紀念館內那座騰躍而起的醒獅又闖進腦海,哦,「東方睡獅」猛醒了。沉睡的雄獅一旦驚醒,他將會昂首蒼穹,傲視群雄,發出讓世人刮目的怒吼,驚鬼神、震天地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