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梅艷芳告別演唱會的婚紗造型已成絕唱\資料圖片
「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周末在家,拿出一張梅艷芳的老唱片來聽,一曲《似是故人來》讓時間彷彿退回到了二○○三年的十一月。
那是梅艷芳生前的最後一場演唱會,耳邊彷彿仍然可以聽到她說:「我在這個圈子裏,除了賺到了名利外,還有友情、歌迷們對我的關心,還有朋友的鼓勵,惟獨欠的就是到現在還沒嫁得出去,所以你們要珍惜自己的緣分,不過有些緣分你未必能遇得到,所以你們更要珍惜自己身邊擁有的人……」最後她穿着婚紗,嫁給了舞台,也揮手永遠地告別了所有歌迷……那一年的香港,是風雨飄搖的,SARS襲港的衝擊,股市的動盪,樓價的暴跌……那是香港的一段灰色時期,而這一時期也因阿梅的癌症末期更添陰影……儘管如此,梅艷芳在生命最後的時刻仍舊以最後的八場告別演出向觀眾做出表率,鼓勵港人「努力奮鬥,迎接未來」。香港闖過了SARS的難關,迎來了希望的春天,但同年的十二月三十日,梅艷芳走了,沒能再迎來下一個新年,她離去的那一刻無數歌迷的心被牽動,但她依舊是孤獨的……
上世紀末的香港是個矛盾的地方,表面上歌舞昇平,暗裏空虛彷徨,這一特質造就了香港八十年代出產了一批絕無僅有的明星。度過了五十年代的粵曲時代,六十年代流行文化起步,七十年代外國流行樂入侵,八十年代的香港樂壇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黃金時代──而在這個黃金時代裏就出現了梅艷芳這樣的傳奇明星。
一九六三年出生的梅艷芳,四歲時已上台表演,跟當年在酒廊、夜總會駐唱鄧麗君、徐小鳳等也一樣,小小年紀的梅艷芳為了家中的生計最多一天跑七場演出,就這麼唱到了一九八二年。香港無綫電視台辦了新秀歌唱比賽,十號選手梅艷芳奪得第一屆冠軍,而當年的評委黃霑、顧嘉煇對於這位「小孩」的台風、吐字均驚為天人,未滿十九歲的梅艷芳正式步入演藝圈。之後紅館開show,二十年間足足唱了二百九十二場,至今仍是華人女歌手中演唱會場次的最高紀錄保持者,用她的話說:「每次站在舞台上就像回家一樣。」
還記得梅艷芳在生的時候,喜歡她的女人並不很多,經歷淺薄的單純女生也聽不懂她在唱什麼─那略帶沙啞的嗓子,緩緩地唱出《女人花》,即便是如今想來,記憶中也是一雙藏在面紗後面含悲似泣的妙目,總是不能好好看着你,而是用眼角斜斜地睨着你。
─「如果我四十歲了還沒嫁出去?你能不能娶我?」
─「好的,我娶你。估計也只有我要你。」梅艷芳與張國榮兩個寂寞的老友縱使這般互相安慰,彼時,哥哥不知道他最終的歸宿是那樣決絕,阿梅也不知道他竟然選擇走在她前面。梅艷芳是一個終生等愛的女子,最大的願望不過是結婚生子,卻終究是完不成這太多太多人認為至為平凡不過的願望。每每想起她的最後一場演唱會都難免心酸─穿着婚紗歌唱的阿梅,雖然艷冠群芳,卻終究是一種每到紅處便成灰的悲愴感。
從八卦新聞,到影視作品,關於她的故事實在太多太多了,但沒有人敢說自己知道梅艷芳所有的真實故事,因為她從來不說,因為她聰明,她知道這世界上的人忙,沒有空來同情他人。如同煙花,綻放那短短一刻、艷極麗極,只是一瞬間的輝煌,隨之而來的是無邊的黑暗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