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來港參加香港的慶回歸活動。他早前在北京就表示,希望這些活動能夠代表中央政府和全國各族人民向香港市民轉達情誼。這足見出國家在乎香港,把香港放在心上。
幾年前,在北京某所大學與研究生聚會座談。有人尖銳發問:您覺得人們對「回歸」滿意嗎?
我含糊其詞:法律上是回歸了,但人心回歸還要花很大力氣。
我教過的香港大學生,不少人還沉浸在優越感中,對內地的進步及政、經、社情,知識淺弱。討論中提到內地便語帶嘲笑,傲慢聲稱:我根本就不會去申請回鄉證。
他們認為對那邊的事,自己只負責批評和看熱鬧。
不能不說,他們和祖國「不是太熟」。部分年輕人思維有偏頗,但又拒絕去認識和了解祖國。說到底,就是未從感情上認同祖國,人心並未回歸。
前幾天,董建華先生在訪談節目裏說:英國統治香港一百五十多年,但回歸祖國才二十年,要做到人心回歸是要一步步、一步步、一步步(他連用了三個「一步步」)努力的。
我高興他的觀點和我一致。在基礎教育中開設「中國歷史」、「國民教育」課程,本可讓年輕一代認識祖國,卻被泛政治化的社會風氣及某些政棍妖魔化,被迫取消了。學生就無從建立自己與中國文化的情意,也就難以建立自己與祖國的情意了。
這三個「一步步」努力,在教育領域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