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善事滿香江/輕 羽

時間:2017-06-29 03:16:18來源:大公網

  我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草根階層,家境並不富裕,親戚鄰里都是同路中人,當然不會結識到社會的上流家庭。也因如此,從小時候開始,我便知道守望相助的重要性。童年時我住在旺角的舊唐樓,一梯十數伙,廚房和廁所都要輪流使用,彼此仍能和睦相處。每聽到鄰居有何困難,其他人都會挺身相助,生活氣氛十分融洽。

  從家居到社會,這種生活氣氛一直流傳。那年頭的電視節目形式不多,但不多久便會有一個特別節目——籌款特輯。不論是為慈善機構,抑或是風災火災等突發事件,電視台總能在短時間內號召歌星及明星,接着在晚上製作一個馬拉松式表演,藉此吸引善長仁翁捐款援助。少時的我不知其意義,每每都要追看節目,等待自己心儀的歌星出場,獻唱期待已久的歌曲。直到通宵達旦,不眠不休,翌日上學沒精打采,任由老師責備處罰。

  從前香港俗語有雲「人情紙咁薄」,我卻另有體會。自從事文化藝術工作之後,我更感香港的善人善事多不勝數。那年「非典」侵襲,我正在某戲劇團體任職行政人員,便與其他不同藝團合辦慈善晚會,將善款捐贈受「非典」影響的家庭。其後我參與粵劇團體的工作,幾次遇到內地的水災和地震,粵劇紅伶都會發起賑災義演,全行一呼百應,善款源源不絕。

  除了團體和組織,個人的善行亦屢見不鮮。深水埗小食店的老闆,便長期向弱勢社群派發免費飯盒,其善心行為獲得其他人士和應,齊心協力,一同行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