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莫斯科現代藝術博物館\純 上

時間:2017-06-27 03:15:51來源:大公網

  圖:莫斯科現代藝術博物館\資料圖片

  位於莫斯科的國立崔亞可夫畫廊(The State Tretyakov Gallery)是世界最大的俄羅斯藝術品收藏地,最早由城裏一個名為崔亞可夫(Pavel Tretyakov)的富商出資建造於十九世紀中期,後來捐贈給政府。我們這次集中參觀的是十九到二十一世紀的現當代藝術部分。

  與冬宮收藏的古典藝術品相比,這裏的展覽更貼近現代史,更接地氣。二十世紀初的俄羅斯藝術家深受歐洲印象派畫家影響,人物畫偏重日常生活,表情自然。風景畫色彩斑斕,光影跳躍,看着眼熟。之後又有類似高更的原始主義、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的畫作,顏色、構圖讓我想到俄國東正教堂裏的聖像畫,自有一種寓言式的天真童趣。這幾個展廳還有幾幅舉世聞名的「現代主義」名作:《黑色方塊》、《騎紅馬的少年》等,風格鮮明而涵義模糊,其闡釋歷來眾說紛紜。

  「十月革命」勝利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畫作的宣傳意味十分濃郁。婦女都塑造得肌肉發達,健壯威猛,像男子一樣參與重工業建設。也有不少「領袖」圖像,展示史達林和紅軍將軍、政治局常委開會的情形。我最感興趣的是當年蘇聯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世界設計博覽會獲得銀獎的「工人閱讀室」。小小一間房,牆上掛着列寧肖像,中間放置書報架。棋盤、桌椅的設計貌似平淡卻別具匠心。長方桌四邊都有活動桌葉,可大可小。棋盤分紅黑兩面(不是白、黑兩色),棋子分別是紅軍、白軍形象,一盤下完可轉動棋盤,棋手不用更換座位。當年參展時,蘇聯人故意用黑木屑鋪地,來訪者踩得展廳中到處是黑腳印,此舉大約象徵了蘇聯藝術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滲透力和破壞性。

  蘇聯解體前後,出現了不少反政府的聲音,展現在畫作中各有千秋。我最欣賞的畫家波波可夫(Viktor Popkov)善用紅色,喜畫老年婦女。有幅油畫明顯是葬禮場面,圖中卻人人身穿紅衣。再細看,畫中人除了老年婦女就是兒童,沒有成年男子,暗示了蘇聯參加歷次世界大戰的重大犧牲。題目很有意思,叫「阿尼霞奶奶是個好人」。紅色象徵流血犧牲,但又是明亮喜慶的顏色,也許暗示這是個喜喪。樓下還陳列了當代通俗藝術品,抽水馬桶、冰箱、老式收音機皆可成為藝術品。

  當代藝術館的外觀像個平鋪開的倉庫,與其他博物館高低起伏的巴洛克風格截然不同。登高望遠,視野開闊,看得到浩浩蕩蕩的莫斯科河,被當地人戲稱為「俄羅斯哥倫布」的彼得大帝駕船雕像和不遠處的克里姆林宮。該館位於克里米亞橋南側,連着橋堍的「花園街」,室外還有個「隕落紀念碑」雕塑館,收藏蘇聯解體後廢棄的雕塑。克格勃創始人、列寧、史達林等的雕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曾成為「過街老鼠」,但俄羅斯人還是希望將它們作為歷史的一部分收藏起來。走過帶有蘇聯共產黨黨徽的世界和平聯會雕塑,看到莫斯科大學校長的黃銅雕塑的手指被摩得鋥亮。據說這是因為學生都迷信「摸過金手指,考試不掛科」。

  路邊練滑板的、騎自行車的小伙子精力旺盛。推童車的媽媽在草地上和嬰兒一起曬太陽,笑聽小兒的咿咿呀呀。陽光明媚,噴泉四濺,一派和煦。導游說,現任莫斯科市長致力於打造宜居城市,近年來對室外綠地、運動設施投資頗多,這才有了如今的氣象。但有市民懷疑他搞腐敗,因為他把鋪地磚的改建工程生意交給了妻子的公司打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