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關於學習外語的一段閒聊/徐貽聰

時間:2017-06-26 03:15:57來源:大公網

  前些日子,在一次外事活動上,遇見一批在校學外語的大學生。他們聽說我這個老頭是「外語界的老前輩」,還是什麼「資深翻譯家」,便圍過來閒聊,氣氛熱絡、隨和,還可以說是坦誠。因為那次閒聊過去的時間不算很久,還能記得當時的情節和內容。

  在初識的問候之後,有個學生開門見山地問我對學習外語的感覺和看法。我看了看他,明顯帶着真誠,也就直截了當地對他說,「學了幾年,用了一輩子,感覺很不錯,對國家也算有所貢獻。」他們笑了,其中一個問我有什麼期待。

  我想了想,問他們真想聽嗎?隨後又補充了一句「你們不要不高興!」

  「現在,學過和正在學習我們這種語言的人有好幾萬,但是,據我觀察,真正能夠被稱為翻譯的並不多。」他們看看我,又相互看了看,有些面面相覷,似乎不很明白,希望我繼續說下去。

  「你們不要以為,學習了幾年了,也能夠說上幾句,就可以是翻譯了。其實,離名副其實的翻譯還差得很遠。有些人還沒有聽明白講話人的意思就信口而來,結果是胡編亂造出來的譯文;有的雖然表達出來的意思差不多,但詞不達意,兩種語言聽起來都很彆扭。有些人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看外報外刊不存在問題,但說出來卻完全驢頭不對馬嘴,讓人感到啼笑皆非。你們說,這樣的人能叫翻譯嗎?」

  他們又都笑了,還使勁地搖着頭。

  「學習外語是件苦差事,不下苦功夫不行。希望你們不要怕苦,鑽進去,深入地理解,把它變成為自己的掌中物,真正達到用起來得心應手的程度。」他們點頭稱是。

  我告訴他們,當年我們在校時,每周有七十頁的精讀課文需要自己備課;從四年級起,每周必須閱讀一本不少於一百五十頁的外文文學着作,讀後需要交出不到一頁紙的綜述,讓老師給出評價。在四年多的時間裏。我們幾個同學幾乎每人翻爛了一本外文原版學術詞典。繁重的學習任務,加上其他課程,讓我們確實感到每天的二十四小時根本不夠用。我還告訴他們,我的一位同學已經當了幾十年的教授,編過多本被廣泛認可的教科書,翻譯過文學名著,但如今八十多歲了,還在多處求教,以求深解。他的那種下苦功夫的精神,讓我非常感動,希望學生們能夠仿效。

  活動中人多,參加者之間的相互交叉也多,我們的閒聊常被打斷,最終還未能持久。

  言猶未盡,還想把意思說得明白些,故此把它寫成文字。

  我自己學習過外國語言,當過幾十年翻譯,還參加過許多次內外多層次的談話,深感語言溝通的不可或缺。在多種場合,也遇到過因為翻譯問題出現的誤解和尷尬,意識到翻譯水準和態度差異的境域。確實感到,國家需要有龐大的精深翻譯隊伍,而不是應付差事的語言人員。雖然讓所有學語言的人都成為高級翻譯家很難辦到,但要求翻譯盡可能做到準確些,還是必須的、起碼的。

  我對一批初次見面學生的直言,既是感觸,也是期待,而不應該被看成為是一般的不滿、牢騷和批評。

  想非常坦誠地強調,我同他們的談話絲毫沒有倚老賣老的意思,還抱有能夠見到一點實效的希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