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逆境時,或會尋求宗教信仰,欲憑信念提高自己的抗逆能力。時下醫學昌明,可是有些病的成因仍然未知。今期訪問的非醫學界人士,而是一位畫家林昍(Mable),她嘗試以《易經》占卜、算命、改名,助人抗逆。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始。《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的事,最初用於占卜和預報天氣,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是一部無所不包的巨著。Mable之所以接觸《易經》占卜,因為《易經》像是心理哲學,如心理專家助人解困。
Mable說:「我以前是教畫的,有一位家長在誕下三個小朋友後,丈夫有了外遇而離婚,其中一個兒子更有自閉症。為了照顧這個兒子,她不能工作,一家四口靠申請綜援過活,因為其子有自閉症被評定為傷殘,領取的金額亦較高。可是,這位媽媽還是每天唉聲嘆氣,每次見她,其額上都似見到一個『愁』字。我也有一個有自閉症的兒子,很明白對方心情。她曾有念頭想一死了之。有一次,我用《易經》紙牌占卜開解她,要她從中抽出三張紙牌,我就根據紙牌上的圖案畫像告訴她,其前路並不差,一定要堅持,別再有尋死之念。初時她還半信半疑,我即時和她說:『你死了,那三個小孩如何是好?』此後,她的負面情緒一天比一天減少。目前她的女兒已出來工作,早前我去探望那位自閉學生,第一次聽到他說話。以前他跟我學畫,一句話也沒說過。如果當年那媽媽放棄生命,她還會見到女兒長大成人嗎?」
Mable強調《易經》占卜並非導人迷信,自己只是從中為陷入人生低潮的人做點事。
她說:「我畫畫出身,好景時我做了很多投資,曾有過億身家,有朋友問我借幾十萬元,還嫌我借得少。另外,我又被最好的朋友吞併了公司。兒子一歲時,我就同丈夫離婚,當時自己的處境是比上述的那位媽媽好,但又如何?我一樣不開心,同樣有跳樓念頭,可是當我想到死了之後,兒子會怎樣?最終我咬緊牙關栽培他做畫家,他做到了而且很孝順。由於賣畫好被動,如果賣得出,可以足夠一年生活,相反的話,生活就變得難過了。我學習《易經》占卜是後來的事。過去的事無謂後悔,不須回首。今日,我可以從《易經》占卜教兒子如何行一條可以為將來儲備的路,也想到我可以幫人。其實我最想開食店,之前於商場開的那間舖,因領展收回舖位令我血本無歸,生活變得艱難。但我喜歡開食店,他日一定東山再起。」
Mable以自身及朋友的經驗,讓人了解到當人有信念時,若遇到逆境,也可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