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感到精疲力盡?工作繁重但效率低下?一直為別人服務卻迷失了自我方向?那麼英國人馬克恩(Greg McKeown)宣導的「精要主義」也許對你有用。他毅然從英國法學院輟學,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讀了MBA學位,之後就在各地演講,擔任蘋果、谷歌、推特、臉書(Facebook)、領英(LinkedIn)等大公司的效率顧問,還在《哈佛商務》(Harvard Business)寫博客,吸引無數粉絲。
馬克恩提倡「少而精」(less but better)的工作、生活方式。「精要主義」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出於正確的原因做正確的事情」。他榮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的著作《精要主義》(Essentianlism)對此做了具體闡釋。他說,「精要主義」不是簡單地說「不」,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確定正確方向後心無旁騖地追求目標。為此,他列出了三大步驟:探索評估(Explore and Evaluate),刪除蕪雜(Eliminate),堅決執行(Execute)。他讚賞的「精要主義」要旨包括:選擇怎麼花時間;絕大部分任務都毫無意義;有得必有失,別求面面俱到。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集中精力才能成功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更難的是確定正確的目標。作者說,我們必須問三大問題:什麼最能引發我的靈感,激勵我努力?我最擅長什麼?怎樣才能滿足某種獨特的需求?世上機會很多,選擇也很多,但我們無法嘗試所有可能性。想要兩全其美只會造成三心二意,哪件事都做不好。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二十年間一枝獨秀,就因為老總堅持提供最廉價機票的目標,不像其他航空公司那樣,既試圖完善服務又想降低票價,結果兩頭不討好。
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事業或人生,最大程度地發揮潛力,就需要時間探索和思考。我們不能被眼前的任務牽着鼻子走,不能被細節迷惑,而是要理解自己的行為究竟有何意義,為何有意義。就像記者報道新聞,必須實地考察,全面考量,找到別人忽略的關鍵問題,為讀者提供最重要的資訊。這就意味着我們需要遊戲、睡眠,而不是一味工作,因為我們最可貴的財富是自己。有了身心健康,才能事業成功,家庭幸福。
如果以上闡釋聽起來大而無當,作者還有具體的操作指導。如,「90%規律」,即首先明確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凡是無法滿足此項標準90%的任務統統拒絕。但人是社會動物,希望和同儕和睦相處,也多半不敢拒絕上司的要求。作者指出,討人喜歡與受人尊重不是一回事。須知人人都有自己的算計,滿足別人一時的要求對自己的長期發展不利。而且,貿然答應卻無法恪守諾言後果只會更糟。
當然,我們可婉言謝絕,避免尷尬。如,接到對方要求後刻意停頓,不馬上答覆,或說「讓我查查時間安排再回覆」,也可推薦別人,或建議通過其他方式幫忙。上司點名讓你擔綱怎麼辦?你盡可說「好」,然後問「那麼我現在負責的哪項工作可以交給別人做」?也就是說,不用說「不」就能拒絕對方。不要對別人的問題大包大攬,以輕鬆、積極的態度劃出界限,保護自我。須知「決定」(decision)的拉丁詞根(cis)本義是「切除」。具體實行時,每天簡短記錄自己的行動,過一段時間複習,從中發現反覆出現的「無事忙」事件,加以刪除。
把精力集中到最關鍵的任務上,追求最終目標時,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留有餘地,最好增加50%的預算。凡是自以為三天就能做好的事情,預留四天半時間更為妥當。二是充分準備,知道最後期限的當天就要開始。三是風險預估,做好財政預算、人際關係、心理承受各方面的應急預案。四要去除障礙,從最拖後腿的部分着手。五要循序漸進,積少成多就會帶來最後的大成功。作為人生教練、效率顧問一流,馬克恩提倡理性、高效,理所當然。但他的顧客多半是「社會精英」吧。對還在為謀生掙扎的普通人,要「精要生活」未必難在克服心理依賴、「自私」活一回,而在有事業成功、經濟自足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