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艇戶海上「擺檔」,充滿漁港風情
「漁火閃閃擦浪濤、隨那海浪舞……」走在港島南區香港仔鴨脷洲海濱長廊,色彩繽紛的碼頭風光相當醒目。這便是港島南區著名的香港仔避風塘。颱風襲港,船家便會將漁船駛進避風塘。漁火閃閃擦浪濤,平日風平浪靜,看着傳統的舢舨街渡穿梭遊走,悠然自得,的確是一個名不虛傳的美麗漁港。
自港鐵南港島線通車後,前往黃竹坑已方便得多,也成了港人假日一個好去處。港人逢有短假期便愛往外地旅遊,當中內地兩日一夜的旅行團更大受歡迎。他們心態多是以幾百元價錢,撇開食物不論,起碼可以享受一晚星級酒店。但原來不用舟車勞頓,在港島的黃竹坑,消費千多元,也有酒店包自助晚餐的享受。
而且,黃竹坑的工廈有畫廊、咖啡室,還有熟食大排檔、鴨脷洲海濱長廊、洪聖古廟、風之塔公園,以及充滿集體回憶的食店,景點處處。
休息就是要慢活,留港逛逛,就毋須來匆匆、去匆匆。
遊走工廈 參觀畫廊
黃竹坑工廈林立,車水馬龍,如不留神就走過了L Hotel的側門入口,酒店正門口卻在後山。由於酒店推出入住一晚包自助晚餐的優惠,附近又有海洋公園,宜暑假一家大小遊玩。選擇了酒店後,便開始自度行程,於工廈遊走,竟有許多驚喜發現。
大家可先往工廈的畫廊參觀,這裏不時有本地畫家舉行畫展,沿途已見街上牆璧有不同色彩的塗鴉,連停車場亦塗上五顏六色的有趣公仔。走到黃竹坑道二十八號保濟工業大廈十五樓,參觀Rosy Leavers的前世今生,這是徐世琪於刺點畫廊舉行的首個個展。展出皆是她的全新作品,包括繪畫、錄像、髮繡及裝置藝術,呈現她對精神病及社會操控的延伸研究。展覽布置簡單,卻有一種頗沉重的感覺,畫作全是黑白,她透過畫作展示一場自我反省的旅程,展期至六月三十日。
下一站是業發街一號的The Factory。位於一樓工廈的Elephant Grounds的精品咖啡專門店,分意式及手沖兩種,前者以巴西、蘇門塔臘及哥斯達黎加豆混合成house blend,再沖泡出Macchiato、Latte、Flat White,後者選用優質咖啡豆,用上國際得分九十以上的Costa Rica單一產地咖啡豆,並自家烘焙,是咖啡愛好者的落腳點。咖啡店地方寬敞,內裏設計連椅子均色彩繽紛。店內還寄賣不同東西,其中日本製造的手表和飯盒最為吸引。女店員笑容滿面,說咖啡店客源主要是工廈人客,故逢周日及假期休息。她說:「當年政府說要活化黃竹坑,增加創意,這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塗鴉。」該店六點打烊,適時離開返回酒店,享受自助晚餐。
手打魚蛋 當地美食
可能因為當天是平日,餐廳沒有太多人。走了一圈,見有日本刺身、生蠔、長腳蟹、沙律、手打魚蛋。香港仔以魚蛋著名,自助餐亦少不了魚蛋粉的地道特色。魚蛋略嫌結實了一點,不夠鬆軟,但水準還是不錯。其他食品水準一般,沒有較突出的。但環境舒服已補回不少分數。吃飽了,便到游泳池及健身室看看。本來想玩健身幫助消化,但放假心情不想太「辛苦」,還是散步去南朗山道熟食市場。
熟食檔有各種美食,如泰國、廣東菜等等。熟食市場頂層是一座花園,頗令人意想不到。逛了一陣見時間不早,就步行回酒店,沿天橋步行十分鐘便到。事實酒店附近沒有消遣之處,工廈燈光熄滅,街上的車亦減少,熱鬧就期待在明天了。
從酒店的露台看到避風塘、海洋公園,可是工廈過多,觀景不算太美。但望向前方還是一片空曠,不似鬧市樓宇密集,同鄰居只有咫尺距離。微風吹來,讓人感覺舒服。
睡了一覺就是新一天,離開房間發覺走廊的裝飾有很多蝴蝶。吃早餐時問及職員,說是由棄置的CD物料造成,既環保又有特色。此時看到餐廳的設計很有漁港風味,牆上的魚型裝飾用上真魚皮,片片魚麟更見栩栩如生。
吃完了早餐出發到鴨脷洲海濱長廊,坐地鐵一個站便到抵達。步行五分鐘即到海濱長廊,步行不久便看見一間建於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年),立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的洪聖古廟。洪聖廟現為法定古蹟。古廟主祀海神「洪聖」,其他供奉的神祇包括關帝、太歲、文昌及觀音等。洪聖廟不論在地貌及建築風格上,仍保留相當傳統特色。鴨脷洲一向為漁民社區,村民主要以造船、捕魚及海運為生,他們認為「南海之神」洪聖屢次拯救居民,立廟酬謝神恩,祈求該區風調雨順、漁獲豐收,自此洪聖廟成鴨脷洲主要廟宇。廟宇前兩根擎天木柱,更是廟宇一大特色。
鴨脷洲還有風之塔公園,給市民及遊客提供一個享受閒適自然的好地方。公園面積有二點六二公頃,設有一座依照傳統漁船外形設計的「風之塔」觀景台,於觀景台上可眺望避風塘兩岸的優美景色。塔上一個電子顯示燈,更會隨風速改變顏色,別具特色。另外,公園內亦有一個有關傳統漁業及造船業的展覽廊,讓大家了解漁民生活及風俗。
懷舊髮廊 古式糕點
鴨脷洲水月宮是當地信眾供奉的一座觀音廟,位於鴨脷洲大街一八一號,已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鴨脷洲水月宮於清朝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由當地居民所建。廟內懸掛的牌匾則於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所題。該廟曾在一九九五年大事重修。水月宮古廟坐落於鴨脷洲風之塔公園入口處旁邊,歷史悠久,區內漁民經常來此參拜。遊覽風之塔公園,參觀水月宮古廟,可體會漁民的生活和信仰。
沿着海邊走到盡頭,看到色彩繽紛的碼頭,可以乘坐傳統舢舨街渡前往香港仔珍寶碼頭或行人隧道口,成人收費二元二角、小童一元二角。當日見到很多外籍遊客坐舢舨街渡,享受漁港風情。在海濱看見艇上一位女漁民正同岸上一位叔叔交談,好奇下望,只見女漁民正在將小魚的頭部剪去,她舉頭望着我說:「今日的魚一早賣清光了。」原來很多人一早來此處買海鮮,貪其價廉物美。
這天天氣悶熱,此時已到午膳時間了,往鴨脷洲方向走去,打算上酒樓飲茶,但鴨脷洲沒有大型商場,仍保留着傳統地下舖的食店。找到了一間較新的翡翠一品精點用膳,內裏座位不多,但員工表現親切,食物有古式排骨飯、鹹魚肉餅飯、手拉腸粉、茶錢只是五元一位,吃了擺滿一枱的食物,也不過百多元埋單。再次走到街上,發覺有一間很古老的「OK SALON」,看到內裏的座椅、電髮用具,還以為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髮廊。
繼續往前走,見到了食記餐廳,就在鴨脷洲大街四十二號,售賣是炸薯餅、炸蘿蔔餅,前者售價五元。問蘿蔔餅是否也是五元?店員反應很大說:「這個多功夫,現在無人做嘞。賣九元一塊。」在這裏,還見到一大煲碗仔翅,這都是港人童年美食,營業時間為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半。
在鴨脷洲大街上,還有一家著名的友和士多,位於鴨脷洲大街一一○號前舖,專售古老糕點,如砵仔糕、炸煎堆、芝麻糕、西米糕等。營業時間也是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半。
本地遊原來可以很輕鬆愉快,尤其是在避風塘一帶參觀,遙想當年蜑戶的浮家泛宅……香港,是我們美麗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