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異域奇珍反映廣州通海2000年

時間:2017-06-21 03:16:02來源:大公網

  圖:西漢南越文王墓中出土的波斯銀盒

  波斯銀盒、原支非洲象牙、紅海乳香,還有瑪瑙、水晶、琥珀等海外珍寶引人注目。「廣州:揚帆通海兩千年」海絲申遺廣州片區綜合展覽正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舉行,這些從異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引入中國的「奇珍異寶」,不僅展現「千年商都」廣州早在秦漢時期便是海外貿易商品聚集地,陶瓷、絲綢、茶葉等中國特產也從這裏流向世界;而且一直延續至今,近幾十年來也因廣交會而連通全球。

  廣州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的經濟城市有二十餘處,其中番禺(今廣州)等九處明確稱為「都會」,而番禺是九座城市中唯一的海外貿易商品聚集地。而作為嶺南地區發現的早期最高規格墓葬,南越文王墓以其來自異域的珍貴隨葬品和反映航海實踐的圖像藝術,展現了「海上絲綢之路」肇始時期廣州地區作為中國沿海重要節點片區的貿易交流狀況。

  廣州山東發現同類銀盒

  今次展覽中亮相的波斯銀盒、玻璃珠、紅海乳香等,便在南越文王墓中出土,也是目前廣州地區發現年代最早的一批舶來品。其中,該銀盒與山東臨淄漢初齊王墓器物坑中出土的銀盒,在造型和紋飾方面幾乎完全相同。這兩座墓葬的年代大體相當,在同一時期,相距千里的兩地出現極為類似的海外珍品,說明銀盒可能是從海路傳入的。

  同時,廣州漢墓還出土了大量由瑪瑙、水晶、琥珀和小金球等組成的串飾,它們或是直接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輸入的域外珍寶,或樣式風格和製造技術來自海外,是嶺南地區與東南亞、印度、西亞等地區進行海外交往的產物。

  其中,金花泡作為西漢南越國時期的裝飾物,設計和加工十分精細,球面形泡體上的金絲和金珠都是焊接固定的;其工藝可能來自於古代西亞地區,是中西方古代文化交流的物證之一。

  見證海上絲路歷史發展

  進入隋唐,廣州已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始建於隋的南海神廟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發展,懷聖寺光塔和清真先賢古墓則是著名的伊斯蘭教聖地和廣州對外交往的史跡。宋代則在廣州設市舶司,總管南海諸國貿易。宋元時期,往來廣州貿易的國家達一百多個,廣州仍然是南海之濱的重要商貿中心。

  特別是宋政府鼓勵外商來華貿易,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為了適應瓷器外銷的需要,各地名瓷紛紛運到廣州出口,而一個以生產外銷瓷為主、規模宏大的民間窰場「西村窰」應運而生,其中皇帝崗龍窰測算一次可燒大中小各類器物兩三萬件。

  而作為明代陶瓷外銷東南亞及歐洲國家的貿易點和中轉站,廣州大洲灣一帶則曾在中國與葡萄牙的早期貿易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如今,大洲灣遺址出土瓷片亦大多數來自明代景德鎮民窰、漳州窰和德化窰。到了清代中期起,特別是「十三行」時期,廣州及周邊地區生產的廣彩瓷器、廣繡、外銷畫等「廣貨」暢銷至全球各地。

  主辦方表示,作為「千年商都」,廣州因海上絲綢之路而繁華和名滿天下,而古代海絲之路也為廣州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史跡,成為記載海絲之路的「活化石」。該展覽將持續到今年十二月十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