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號風球」對其他地區的市民來講,也許會比較陌生,但對於地處亞熱帶地區,每逢夏季就不免「風雨交加」的香港市民來講,應該是自幼就非常熟悉的名詞了。因為只要香港天文台一發出「八號風球」的預警信號,就意味着,學生們不用返學,打工仔們亦都不用返工了。
所為「八號風球」指的其實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訊號的一種,全名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香港市民俗稱其為八號風球。根據香港《公開資料守則》(簡稱《守則》)規定,逢遇黑色暴雨、八號、九號、十號風球天氣情況下,學校須停課並妥善安排師生離開;在職人士則毋須上班,僱主亦不應要求僱員上班,除非勞顧雙方有事先協定的工作安排。而香港天文台一般會在懸掛八號風球前的兩小時內發出八號風球預警,以便僱主有充裕的時間安排上班族分批離開公司,確保員工人身安全。
今年的第一個「八號風球」來得較往年似乎有點早,六月中旬,就已經襲港而來,我說的,正是上個星期吹來香港的輕度颱風「苗柏」。一如往常,預警型號於正式掛出「八號風球」前發出,而我也在公司的安排之下早早離開公司。到家之時,風雖猛烈倒也不至於令人覺得有危險。於是乎,按照香港人的慣例,我自然也是要在打風前去「掃貨補倉」以免家中儲糧不夠。果然,超市中早已人滿為患,排隊買單的隊伍更是排成長龍。
買完貯備糧,自然要早些打的士回家了,「坐地起價」幾乎已經是特殊天氣條件之下的士司機的一條行規了,念在的士司機在此等天氣條件之下仍在外奔波,三、五十元的加價,我想大家也都是可以接受的。途徑一間知名的日本拉麵店舖,見穿着紅色制服的店員,匆匆跑回舖中,心知他們有「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承諾,在此打工的店員恐怕也已與僱主達成協議,即使天氣條件惡劣也須返工吧。
香港地,繁華而有序,即便「八號風球」是每年必到的常客,港人亦早已適應妥當且有良方可應付自如。回到家中,我望向窗外的大雨滂沱、狂風呼嘯,心中亦不禁感嘆,風雨中的香港依舊井然有序,而這一切我相信都跟香港人講規矩、守秩序的良好習慣有分不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