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異國他鄉功夫茶/姚 船

時間:2017-06-20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潮汕地區喜飲功夫茶 資料圖片

  我人生走過的軌跡,剛好一半在中國,一半在加拿大。三十多年東方,三十多年西方。異國他鄉,環境、語言、風俗、飲食等都截然不同,尤其是東西文化的落差,令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年復一年,「鄉音未改鬢毛衰」。不過,在我身上還有一樣東西不變,那就是喝功夫茶習慣。

  喝功夫茶是潮州人傳統。年輕時離開校園回故鄉汕頭工作,自己孑然一身,也有一套頗講究的功夫茶具。那時候,幾位舊同學尤喜歡晚上湊在一起,喝功夫茶聊天。大家放開心扉,無所不談,不管喜怒哀樂,都聊個淋漓痛快。有時換了幾遍茶葉,直至深夜仍感意猶未盡。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準備移居加拿大。出國前把用了多年的紫砂茶壺送給一位愛好茶藝的世伯,心想,在北美洲大概用不着這玩意了。但有位舊同學卻送我一套新的,希望我帶上,說喝茶思人,如果加國沒有合適的沖功夫茶的「鐵觀音」茶葉,就由國內寄。到多倫多後,我在唐人街找到一家專賣中國茶葉的小茶莊。這樣,在我開始異國他鄉生活時,功夫茶依然伴隨着我,宛若朋友們仍在身邊。

  當琥珀色茶水從紫砂壺中沖下,裊裊熱煙在精巧透亮的小瓷杯中升起,帶着「鐵觀音」那特有的醇厚茶香立即沁入肺腑,叫人未喝先醉。一杯入口,頓覺香氣迴盪齒頰之間,喉潤氣爽,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不久,母親從美國姐姐家搬來加拿大和我們一起住。想不到她離開故鄉那麼多年,還保留着喝功夫茶習慣。她說:喝功夫茶,才不忘自己是潮州人!這下可好,我和內子加上母親,正合着潮汕俗語「茶三酒四拍拖二」說法,三個人喝功夫茶最相宜。

  多少年了,每天晚上我都會做同一件事:喝功夫茶。那怕有時參加派對回來已是很晚,也要衝泡一番慢慢品茗。多少往事就在這種平靜淡薄的心境中浮現出來,和着茶香緩慢在腦海中迴旋。

  一次,這裏幾位文友到我家。他們分別來自香港、台灣和上海等地,也許看過我在報紙專欄中寫過關於喝功夫茶的文字,希望體驗一下。我非常樂意地「表演」一番。燒開水,拾掇茶具,洗杯熱罐,又按照潮州人傳統的沖茶習慣,高沖低飾、去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嘴裏還唸唸有詞。不一會,幾杯色澤均勻的功夫茶就呈現在他們面前。茶香四溢,大家都說茶藝很有趣。可是品嘗的時候就有點為難,有的說杯子太燙,如何拿?有的說茶湯這麼濃,喝下去晚上睡得着覺嗎?其中一位幽默地說,難怪我們不是潮州人嘛!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說起來,還有一個關於茶葉的小故事。幾年前,汕頭一位舊同學寄一大包「鐵觀音」茶葉給我。航空包裹,以往一個月可到達,可等了近兩個月還不見蹤影。到郵局詢問,推三託四,後來連電話、電郵也不回。汕頭郵局倒很認真,確定收寄及出境時間、編號。有了具體證明,我們又聯繫當地郵局,仍不得要領。結果只好「小題大做」,向我們區國會議員投訴。議員把電郵轉郵政署。因郵政署屬聯邦機構,按法例需在規定時間內答覆國會議員詢問。沒過幾天,包裹就送到我家門口了。三個多月時間,幸而裏面茶葉是抽氣小袋包裝,未受潮發霉。我們馬上拆開一小包沖泡,依然香醇可口,沒有辜負舊同學萬里迢迢送來的心意,真是大喜過望。

  歲月彷彿就在功夫茶熱氣升騰的輕煙中無聲流逝。母親住進老人大廈,每當周末我們前去探望,她都是先煲好開水,把功夫茶具擺上,等着大家來一起享用。二○○八年,母親以八十八歲高齡謝世。臨終前幾天已非常虛弱,無法進食,只能餵點湯水,準備送往醫院,但她仍示意要喝功夫茶。我把小杯放到她唇邊,讓她輕輕啜一啖。老人家離鄉背井半個多世紀,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故土,那傳統習俗是那樣深沉地銘刻在她心中。

  兩個兒子在加拿大長大,受西方文化薰陶,思想和我們距離很大,但有時也喝功夫茶。雖然養不成習慣,只跟着我們喝幾杯。他們知道,這是老家的傳統,是父母以至祖輩的嗜好。記得大兒媳婦第一次到我們家,我也請她喝功夫茶。她是英裔,喜愛的是紅茶和咖啡,看我擺弄精緻的茶具,忙說和她在日本留學時看到的茶道差不多。等嘗了一口,立刻道,味道很不相同,那裏的茶清淡,這裏的是濃香。我告訴她,這是我們故鄉特有的茶文化,叫功夫茶。她巴眨着那雙藍色大眼睛說:你們那裏的人都愛打功夫,所以喝功夫茶?逗得我們笑個不停。大兒子結婚搬出自住,我們特意送一套功夫茶具:紫砂茶壺、小瓷杯、茶盤、茶洗、裝茶葉的錫罐,讓他們作為留念,欣賞意會。

  又過了幾年,小兒子也搬走。國內舊同學在電話中曾問道,只剩老倆口,還喝功夫茶嗎?我回說,一定品茗。功夫茶伴我走過異國三十多年,故鄉情也時時隨我同行三十多載。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功夫茶,令我神思飛馳,帶給我無限樂趣。我在功夫茶中尋覓往昔的歲月,逝去的青春,還有那濃郁的鄉情,人生路上的苦澀甘甜。

  功夫茶啊,最是家鄉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