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社區廣場看跳舞,南邊跳「最炫民族風」,北邊跳「小蘋果」,都是那麼地忘情和投入。圍觀者A說:廣場舞搞派系鬥爭啥意思?B調侃說,舞林爭霸嘛!如果合到一起,誰是老大?誰服誰?C說,那攤子聽說每人得交五十元,器材費電費培訓費什麼的。這邊的只交三十元。B說,這撥人還是跳得好些,你看領舞的李老師,那動作特規範,一招一式就像受過專業訓練。
聽人說,李老師能歌善舞,她曾是單位業餘文藝活動骨幹,退休後在歷屆市廣場舞大賽中,她帶領的隊伍一直活躍在前沿陣地,多次獲取名次。企業女工退休早,剛回家那會兒她還年輕,早晚在廣場一角不顯山不露水地輕歌曼舞,慢慢地有大媽們圍觀,繼而跟跳,很快便形成了氣候,李老師當之無愧地成為領舞者、頂樑柱。對她來說,廣場舞是放飛理想,追逐夢想的精神場地。
那天,我像木頭一樣站在周邊,看大媽們踩着沸騰的舞步不停轉圈。這時,我看到了鄰居王大媽,六十多歲的人竟像少女一樣跳得滿面紅光。她一把拉住我說,來,我教你,這是慢三。我說,不行,我老了,跳不動。她卻說,行,你能行的,比你老的人多的是!
我就這樣跟着她「下了水」,一會便大汗淋漓,但心情舒暢。以後我便每晚出來跳一會。
與大媽們熟悉後,聽到了一些八卦,如誰誰相好,誰誰不和,如跳舞搶地盤,如擾民被罵「老不死」,還有王大媽和李老師的明爭暗鬥……
王大媽從農村來,她兒子在城市工作得不錯,而且還很孝順,一定要接老兩口來城市安家享福,王大媽開始不習慣一天到晚無所事事,後來跟着別人跳舞,一跳就會。文化不高的她竟然能上網看視頻學舞蹈,這讓大媽們佩服不已。雖說從農村來,可她曾任村婦女主任,跳舞的熱情和興致特高。看到如此瀟灑愜意跳舞的王大媽,人們想像不到她是一個安了三個心臟支架的病人。
王大媽身邊總是聚集着一大幫女人,有一陣子李老師走親戚不在家,王大媽便取而代之成了領隊。她在廣場開着自費購買的大錄放映機,給女人們教舞,一邊示範一邊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大有「農村包圍城市」之勢,真正的領隊李老師卻「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
王大媽雖擁有很好的人緣,但也有人非議,說她胖,說她動作不優美,說她唱歌走調……但也有人說,管她優美不優美,走調不走調,開心就好。有幾天我未見到她,一問原來受氣生病了。我問受什麼氣?張三說,領隊李老師通知她到後面去跳;李四說有幾個「南邊」的人不願交五十元錢跑來「北邊」,她擅自接受了;王五說,圈子裏有人嫌她人不分檔次貴賤個個都帶,讓整個隊伍水準下降,還有人惡毒地說,簡直是群魔亂舞……
原本「鶴立雞群」的李老師被人冷落,而王大媽跳舞本技雖不出色,但她仗義豁達,功夫在舞外。這讓我想起某名人名言:人生事業的成功百分之八十取決於其人格魅力和領導能力。後來李老師覺得自己讓王大媽去後面跳也的確傷了她的自尊心,她便道歉,還主動去王大媽家中看她。兩人似乎前嫌盡釋,但暗地裏卻仍較着勁。
王大媽後來還是出來了,因為她生病,女人們三五成群地買禮物前往看望,仍然「擁戴」她為頭,教大家跳舞,她盛情難卻,再說一些時日沒出來她早憋壞了。
後來我沒再去跳,一來沒空扎堆聊天,二來不久搬家離開了原社區,但我常常懷念那些跳舞的日子,聽到音樂就撩起我參與的欲望:「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地飛翔……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蒼茫的路上。」
廣場舞,青春的輓歌,集體的懷舊,生命的抗爭,社會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