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譚慶楷與其攝影作品 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梁舒婷報道:由藝術創庫基金及藝術創庫畫廊共同呈獻香港藝術家聯展「繁衍想像」,於其畫廊空間展出七位香港中文大學藝術文學碩士畢業生的藝術作品,共展出了二十一件陶瓷、攝影、繪畫裝置、錄像裝置等作品,分享本地藝術家們的獨特視覺與藝術觸覺。
形式多樣 視覺獨特
是次展覽的主題為「繁衍想像」,意味支持一眾本港藝術家對藝術創意的堅持,在離開校園後繼續前進,展開新的篇章,盡情想像未來。本次參與展覽的七位香港藝術家包括張浩強、文耀國、謝西、李潔茹、熊耀蘭、蘇國堅和譚慶楷,透過其不同的技法和媒介的藝術作品,展示各自的藝術眼光,從藝術的角度再審視自己身處的城市,也令觀眾感覺到這群本地藝術家的創作力量。
擅長攝影的譚慶楷是次展出一系列於日本廣島市原爆遺跡拍攝的黑白相片,用於拍攝的工具並非一般的菲林相機,而是他改造軍用子彈箱自製的針孔相機。用屬於戰爭的器材去拍攝戰後的景象,為其攝影帶來一種別樣的儀式感。譚慶楷解釋:「針孔攝影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也因此讓我有機會長時間置身在遺跡的空間,一個人感受這個環境,很多對戰爭的感受會慢慢流露出來。」
拍戰爭題材的攝影師有很多,不少人着眼於表現戰爭的殘酷,這種畫面亦會更有視覺衝擊力。譚慶楷表示自己一開始也是如此作想,因此選擇了廣島原爆的遺跡地點。當他親身去到遺跡地點時,卻又不想用攝影的鏡頭去放大諸如牆上的彈孔等戰爭痕跡,而是選擇將自己的心情和感悟以影像的方式保留下來,並傳達給觀者。
上一座山 磨一面鏡
另一位年輕藝術家張浩強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其思考。其裝置作品「上一座山,磨一面鏡」包括了一段影片,及由數百塊裝置在牆上的銅片而組成的一面大型鏡面。作品記錄了他背負一面銅鏡步行上山冥想省思的過程,置身大自然中和自己獨處。他說:「古時的銅鏡不似現今所用的玻璃鏡,如不及時打磨便會氧化,這個由清晰變模糊的過程,便是時間的痕跡。」
生於香港的年輕藝術家謝西試圖用自己的作品探索「東西連結」和解構傳統粵劇中各式各樣的藝術文化元素,給它們注入新的生命。通過創作,在新與舊的轉化中重新詮釋及傳承這項古老的中國文化藝術。來自內地的廣州藝術家蘇國堅運用柳公權的書法作品《玄秘塔碑》作為基礎,重新創作一套「新字」,邀請觀眾參與一趟特別的書寫經驗。
展期至六月十七日,查詢詳情可瀏覽網址:www.artexperiencegall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