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制度至今,已經整整四十個年頭了。四十年,在歲月之河中算不了什麼,但對於人的一生而言可謂漫長。如果再把「四十」這個數字與高考聯繫起來,心中又會激盪起一種難以名狀的情感。
父親是恢復高考的第一批考生。據他回憶,那年,正在下鄉插隊的他突然從村頭的大喇叭裏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便立刻放下鋤頭,激動萬分地狂奔回家,從箱子裏翻出僅有的幾本書,緊緊地攥在手裏。當時,幾乎沒有所謂的複習資料,他便和報名考試的鄰居組成了一個複習小組,白天幹活,晚上幾個人就把各自手頭上的教材集中起來,然後圍坐在煤油燈下交換着看。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高考的日子。那是一個冬天,奶奶早早地起了床,把六個煮熟的雞蛋連同滿滿的期望一同裝進父親的挎包裏。等待結果是漫長的,在那一天天的煎熬之後,得到的卻是父親落榜的消息。爺爺很生氣,覺得父親給家裏丟了臉,老人家一連兩個月都沒出門,父親也整日悶悶不樂。在奶奶和姑姑們的輪番勸說下,半年之後,家人才總算有了笑臉。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父親後來再沒參加過高考,這也成了他心中不小的遺憾。
因為父親高考失利,考大學的「光榮使命」一下子落在了我的肩上。尤其到了高中階段,父親就一再囑咐我,一定要拿出所有力氣,考上一個名牌大學。為了圓夢,父親和母親省吃儉用,給我買了錄音機、隨身聽以及各種英語磁帶。然而,那時正值青春時期的我,卻迷戀上了音樂。白天從同學處借來流行歌曲磁帶,晚上躲在被窩裏偷偷聽。那次,正聽得入迷,被子一下子被掀開了,我一個激靈,看到的是一張怒目圓睜且極其失望的臉。父親長吐出一口氣,我知道那是在極力壓制怒火。幾分鐘之後,他坐在床邊,竟然心平氣和地跟我談起來。我記得很清楚,我們爺倆說了整整一夜的話,那一晚,我真切感受到了一個落榜父親的殷切期待。從此,我心無旁騖,整個人都和學習融為一體了。轉眼間,距離高考只有一個星期了,父親和母親便對我進行全方位的照顧。從作息時間到每日食譜,從身體按摩到精神減壓,可謂無所不及,無微不至。當時的高考被安排在七月的七、八、九日,天氣非常炎熱,在四十一攝氏度的高溫中,我完成了「家族使命」,如願以償地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後,父親極莊重地將其擺放在爺爺的遺像前,然後默默地站着。突然,他的雙肩微微顫動起來,那一刻,我再次體會到了這張錄取通知書的分量,體會到了父親心中那「你子不如我子」的複雜情感,心中頓覺五味雜陳。
今年,女兒參加高考。一直以來,我和妻子並沒有給她定什麼目標,因為我切身體會過那種「壓力山大」的滋味,我們不想將這種感受再延續下去。再者說,現在的各種資訊以及周邊人的態度,早就給面臨高考的孩子們鋪就了一張無形的網,在這種環境中,父母的平心靜氣對孩子的正常發揮絕不是壞事。話雖然這麼說,但我覺得當孩子進入考場的那一刻,自己還是會心緒難平。縱然現在的高考早已不是父輩那個時期的「一考定終身」了,但對於每一個高考的孩子來說,成績的高低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的走向,誰不希望他們考出一個理想的成績?不求光宗耀祖,只為有一個更加廣闊的前程,這大概是為人父母者共有的心情吧。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幾十年的高考,承載了無數家庭的喜怒哀樂,喚醒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見證了整個社會的變遷、發展和進步。又是一年高考時,希望所有的考生,無論結果如何,都能夠用一顆平常心對待,畢竟,它只是人生當中的一次考試。人生路漫漫,將來的「測驗」還會很多,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努力和拚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