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那一年,我高考\趙麗芳

時間:2017-06-09 03:16:02來源:大公網

  又是高考季。二○一七年的高考有點不尋常,「文革」後恢復高考四十周年了!

  三十九年前,我高考。我是六六屆高中畢業生,本應在七七年就去參考,但滿心疑慮:十多年沒拿書了,考得出嗎?三十多歲了,即使考得好,大學會要我嗎?考上了,兩個孩子怎麼辦?猶豫再三,等趕去報名時,正好截止。沒想到考後不久,身邊幾個與我同齡的考生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在後悔的同時,死了的心又活過來了,當一九七八年再一次高考時,我抓住機會報了名。

  當時聽人說有一套複習書可以用,但不知從哪裏可得到,好在比我小十五歲的弟弟是七八級應屆高中畢業生,拿過他的數學書只看了下「對數」這一節,想起「有命上梁山,無命跌下來」的俗語,倒是毫無心理負擔地去了考場。

  那天,我坐在弟弟的自行車後座上,來到當時的嘉定一中。只見校園裏雖有如我般的大齡考生,但大多是少男少女,心又忐忑起來:我能和他們競爭嗎?

  就在這時,忽聽有人喊我的小名,似很耳熟,沒想到竟是我十七年前的語文教師羅瑤老師。初中三年我是他的課代表,他從來叫我小名,即使課堂提問。羅老師是來為應屆生送考的,他看着我們姐弟倆對我說:「你肯定行的。」一時又讓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找到我的考場,發現這是嘉定縣第一考場,在原教育樓底樓最西邊一間。開考不久,就有縣教育局的同志陪着市裏的領導來視察(聽當天廣播知道的)。我在考場第二個位子,除了開始三分鐘有點緊張,之後的答題過程,一路都順暢。只是每場考完抬頭看,總會發現考場裏已沒幾個人了:不少考生做不出題就早早地交卷,特別是外語,進場半個小時就紛紛交了白卷離場─因為那年外語成績不計入總分,而且他們中大多數也確實沒學過外語。

  三天裏,不知為什麼,那位監考老師一直在我旁邊逡巡(他是嘉定一中的老師,我有點認識),我倒也不受影響,自管自答題。最後一張試卷收起時,他忽然走過來很肯定地對我說:「你一定能考取。」我不解,他笑着說:「我看了,這個考場裏,你是做得最好的人之一。」原來他一直在關注我,我感激他給了我希望。

  成績出來了,我的總分是馬陸鄉第二,文科第一(理科第一是個也姓趙的男生,比我高幾分),只學了三年又荒廢十二年的英語也考了三十多分。所以我真心感謝高中的那些老師,是他們為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我在這麼多年後還能考得好。當然,最要感謝的是鄧小平同志,是他的英明決策,才讓我們這些知識青年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不久,我收到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成了一九七八年全國錄取的四十萬二千個大學生之一。那時真是悲喜交加:悲的是,十二年的青春歲月被浪擲;喜的是,終於圓了我的大學夢,走上了嶄新的人生之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