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有動靜麼?答案是有的,而且雙全無缺。也許,有人認為,入了「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的季節,天氣炎熱,萬物避伏,應該是「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哪有恁多棄蔭好動的生靈啊,所以,夏是清靜安閒的。這道出了夏日的一種形態:靜是表象,動是本真,它倆是互為依存,密不可分。拿這兩句唐詩來說,當春華落去,麥綠變黃,布穀聲聲在田壟上空回響;小院的花叢中,薔薇花飄香,只因有微風吹來助力,恰到好處地描繪了夏日靜中之動的美感。
這樣的詩句意境還有許多,像精巧雅致,立意新穎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看似亙長靜止的狀態,但一有風吹草動或其他同類騷擾,蜻蜓垂下的一雙薄翼即時張開,振翅盤旋於粉紅的荷尖之上,再覓荷尖水上枝。「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暝色中,雖看不到稻禾「保護神」青蛙的身影,但此起彼伏的蛙鳴中,能感覺到牠們用害蟲填飽肚子的滿足,正鼓着下頜氣泡,呱呱呼喚求偶配對呢。夏蟬也不甘落後,伏在樹上嘎嘎鼓噪,貪婪地吮吸甘美的汁液,「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如弦」,只在槐枝柳條被風掃來時,蟬鳴才稍停歇片刻。「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植物不似動物那樣動感十足,也在悄無聲息地拔節、生長、膨脹,梅杏黃熟,蕎麥花送油菜花,好一個春與夏的更迭!
動與靜,一對拆不散的孿生景象,無時無刻不在夏日中,注定多樣而不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