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光明」減肥法\純上

時間:2017-06-07 03:15:57來源:大公網

  目前世界上有二十億人體重超標,其中六億人患有肥胖症。美國每天有超過一億的人在節食減肥,但百分之九十九不成功。剩下百分之一的成功案例也多半在三五年內體重反彈,不減反增。有鑒於此,美國神經認知學博士湯普遜(Susan Peirce Thompson)推出了號稱全新高效的節食方法:「光明線飲食法」(Bright Line Eating),許諾讓大家「更快樂,更瘦,更自由」。

  湯普遜本人曾深受減肥不力之苦,多年來嘗試過各種節食法,但直到摸索出獨門秘笈才獲成功。作為曾經的吸毒「癮君子」、後來的神經學專家,她表示要通過切身體驗和學術專長來揭秘美國人節食失敗的原因。她認為節食不成功不是因為我們懶,而是因為某些生活方式重塑了腦回路,造成了激素分泌失調。

  我們每天要抵抗的誘惑太多,如社交媒體,瞌睡,休閒等,對意志考驗太大,而食物是比性糜爛或貪玩怠工更能被社會接受的欲望,所以人們很容易在吃食上讓步。因為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人體胰島素分泌過多,抑制了飽足激素leptin,使我們吃飯不知饑飽,吃了還能吃。另外,現代生活中的聲光刺激、娛樂誘惑太多,為了減輕負擔,人腦努力減少快樂激素多巴胺的分泌。害得我們像吸毒者那樣,一旦「癮頭」發作非得找到那種食物、大口吃下才能讓多巴胺達到正常水準。

  那麼怎麼才能通過節食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要劃定一條「光明線」,保證自己堅決不越界。她提出的這條底線是不吃任何包含加工糖分和麵粉的食品,不但甜品不行,連麵包、麵條也得統統放棄。這聽來可能有點極端,但作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飲食方案:其核心是把往常要靠毅力才能作出的正確選擇逐漸變成習慣。

  三餐定時,餐間不吃零食,在廚房做菜時也堅決不品嘗。每天晚上寫下第二天要嚴格執行的三餐食譜,同時自省當天是否完成了前晚定下的任務。每餐必用電子秤核定分量,出門旅行自帶健康食品。如果和朋友外出吃飯,眼饞別人的吃食時可以找個藉口去廁所,悄悄鼓勵自己堅持節食方案。選擇外食之前先好好研究餐館的菜式,確認他們能供應符合你要求的健康選擇。

  與家人共餐,要為孩子做飯怎麼辦?可以給他們做一大份澱粉食品,如米飯,再加上你自己能吃的蔬菜、蛋白質等。絕不給孩子提供飯後甜點,水果也在用餐時和飯菜一起吃。如果跨越時區長途旅行,先要確認到達時的當地時間,保證落地後的第一餐和下一餐間隔十二小時,讓身體有機會消化食物,修補細胞殘缺,然後由此反推,在旅途中每隔六至八小時吃一餐。

  湯普遜認為她的節食方式雖費心思,但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她還提出了一些緩解不適症狀的辦法。節食之初,可以不運動,專注執行嚴格的食譜。達到正常體重後可稍稍增加吃食的分量。進食計劃有變可用相當的食品代替。還有,保證睡眠充足,爭取親友支持,並以冥想、祈禱、感恩、社區服務等方式消弭進食的衝動。

  看了此書,讓人深感節食不易。作者引用的科學理論不盡不實,靠完全擯棄麵粉或糖減肥也可能沒有實際證據。但每餐秤量、每天計算、每日反思,多費心思,多花手腳對節食、減肥肯定大有幫助。我覺得此書最靠譜的要訣在於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這樣,自然而然就能保證身材苗條,身體健康,心情愉快,而不必每餐煞費苦心,時時高度警惕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