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詩人千黛:一個調兒唱不休

時間:2017-06-07 03:15:49來源:大公網

  圖:千黛在北大未名湖

  「夏來入霜秋,經冬立高楊兀,一個調兒唱不休:莫走啊!咕咕!執拗聲聲,卻喚不到心頭,終是人去樓空守,無盡深愁。」詩人千黛近日贈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詩集《問鷓鴣》寫道。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着名教授、千黛的恩師程郁綴看來,問鷓鴣其實是在問天問地,而每個人心頭都有這些問,哪裏會有什麼現成的、標準的答案。\大公報記者 張 帥 文、圖

  古人給鷓鴣賦予深情,是「留人」的鳥,「行不得啊!哥哥」是它的標誌。千黛介紹說,每次看父母,母親從來都如鷓鴣一樣,「莫走啊!姑娘」是她的心聲!而好幾年了,父母的院子裏住着一對鷓鴣,高高地立在大楊樹上。

  程郁綴認為,細讀千黛的詩,其中情感含蓄內斂又一瀉千里,餘韻綿長又淋漓盡致。以上面提到的《問鷓鴣》為例,從首段起,就將鷓鴣持續不停的挽留和人無奈的愁緒放在一個持續不停的時間裏,穿過春夏秋冬,不停地「經冬立高楊兀」。一個「兀」字,多少意味都不用煩訴;一個字,就能包含無法言說的無盡滋味,有「平中見厚」的用字功力。

  「不改,就中文系」

  千黛也稱,詩的最源頭不是詩句和詩韻,是詩心和詩情。出於心的詩自然帶好韻,像鳥兒的鳴叫、山溪的清唱,自然天成,自韻自律。

  不論古體詩還是現代詩,都能讀到存於她自己心中的情流、脈動、旋律、韻致,這被認為是貫穿千黛詩的一個最大特點。程郁綴教授對千黛詩的另一個特點評價是單位詞句中的詩詞意象比很高,如另一首《綠色日記》裏對戀愛中美好情感細膩精煉的描述:兩片雲,下了雨,雨後的綠色是日記,象形字、形聲字,翻篇,再下雨……令人回味不已,餘香嫋嫋。

  當千黛拿着《問鷓鴣》這本詩集供參酌時,北京大學教授程郁綴稱,恍然回首,第一個感覺和鏡頭定格在三十年前。當時,程郁綴作為北大招生組組長前去青海招生,根據千黛的高考分數,他告訴千黛可以改讀法律系時,她那稚嫩臉上明眸一閃,堅定地說「不改,就中文系」。程郁綴說:「高原下午,夕陽的窗外,在當年法律專業已經成為相當熱門的情形下,她的樣子,那時就已經是一首甘願清朗的小詩了。」

  在經濟大潮滾滾襲來的當下,中文、藝術等人文專業,逐漸從改革開放前的「熱門」變成少人願問津的「冷門」。北京大學未名湖邊採訪時,各個專業的驕子匆匆走過,千黛對記者說:「人的發展有兩條,一個是頭腦、一個是心靈。法律、金融、科技豐富頭腦,詩歌的作用呢,則使心靈趨於豐富和美好。」

  年少輕狂如今悟「真佛」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讀大學三年級時,千黛就提議並和北大中文系幾位師生一起完成了《歷代詩歌愛情佳句辭典》,合作的果實雖青澀,但千黛的詩歌才華已經凸顯。

  千黛記得,在北大任教的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王力曾經作詩:「黃裔風流早斐然,輝煌文化五千年,馬班紀傳人為鑑,李杜文章焰燭天。藝苑騁懷生意境,書林縱目扣心弦。讀書更有凌雲志,拾級攀登泰嶽巔。」千黛和當時同樣年少輕狂的同學讀後,覺得「這是什麼詩,根本不是詩」。如今經過多年訪古尋新、潛滋靜修,千黛方才突然領悟:「老先生是『真佛只說家常話』的那種風格,這種詩是很深厚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