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美國實體零售業不景氣,不少實體商店倒閉關門,外界開始擔憂零售業提供貸款的銀行或受牽連狀況。隨着消費購物模式改變,美國零售商申請破產速度為金融危機以來最快,根據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今年截至5月23日,已經有21間美國零售公司破產。近數月,零售商Payless ShoeSource、BCBG Max Azria Group和Limited Stores陸續申請破產。
然而,銀行仍然視這類資產貸款是安全度最高債務之一,理由是這類貸款通常有實體店舖庫存或應收帳款作為抵押。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由2017年年初以來,美國的銀行向21間申請破產零售商其中15間提供資產貸款,這反映銀行業並不太着意陷入財困的美國零售商風險。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上月曾說,零售商對美國銀行帶來的風險並不嚴重,該行已經評估與零售商相關風險,並且評估零售商持有的物業及供應商的情況。
分析員認為,財困的零售商對中小銀行的風險不容忽視,特別是專營商業房地產貸款的中小型銀行。證券經紀商Keefe Bruyette & Woods分析員表示,估計銀行界持有零售業相關的商業房地產貸款規模為2700億美元。今年至今21間申請破產的零售商當中,有九間財困零售商的貸款是由美國銀行或富國銀行提供,這兩間銀行亦向財困的Sears和BonTon Stores提供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