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北角長康街/陳天權

時間:2017-06-04 03:15:57來源:大公網

  近日行經北角長康街,發現屹立於高處的北角衛理堂已被圍封,嵌於門頂的教堂名稱和會徽已經拆去,原來教會已遷出,教堂正待重建。近年屢屢聽聞有舊教堂重建以增加用地,其中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對重建工作最為積極。兩年前拆卸了灣仔的國際禮拜堂,現在輪到北角衛理堂。

  該堂於一九五三年由衛理公會牧師和南來香港的上海教友成立,其時北角有「小上海」之稱,他們利用長康街北角台十個空置車位聚會,被稱為「車房教會」,直至一九六二年覓得現址建立新堂。建築物坐落於山坡上,向高空發展,面向長康街的狹長立面飾以一座高昂的十字架,十分矚目,遠在英皇道亦清晰可見。

  與大部分教會一樣,衛理公會除了建堂崇拜,亦有辦學,一九五九年在長康街興建北角衛理小學。北角衛理堂建成後,增設幼稚園和幼兒園,一九九五年又在炮台山道和長康街之間興建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一個教會團體同時興辦幼兒園、幼稚園、小學和中學,而且都在教會附近,甚為少見。

  北角衛理小學現在仍分開上、下午班教學,是香港少數尚存的半日制小學。上午班學生於下午一時放學,下午班學生則於中午十二時四十五分回到學校,每堂上課時間較全日制短。為了追上時代需求,該校將於二○一八學年遷往百福道的新校舍,轉為全日制,結束半日制學校的歲月。今天在長康街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地標除了北角衛理堂和北角衛理小學外,還有一座被人忽略的樓宇,名為「中天廔」。此住宅大廈於一九五八年落成,樓高八層,只有十六個單位,設有拉閘式升降機,在當年來說屬於豪宅。這個「廔」字是罕見的古字,樓宇名稱以書法寫成,最特別的是下款有張大千簽名筆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