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Donna Jackson Nakazawa書作《The Last Best Cure》/資料圖片
二○○一年,年輕、健康的永澤唐娜(Donna Jackson Nakazawa)突然癱瘓。頭天晚上她還推童車、帶女兒去游泳池,自己能一口氣游上六十圈。第二天卻手腳僵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診斷她患上了GBS,一種類似多發性硬化症,但更難預料、治療的疾病。依靠複雜的用藥和其他西醫診療方法,她逐漸能移動手腳、走路、開車了,但二○○五年又舊症復發。借助新創藥物和長期理療,她再次克服頑疾,恢復了行動能力,但隨之而來的後遺症是手腳麻木,肌肉痙攣,四肢無力,整日無精打采,在家提洗衣籃爬一小段樓梯都要躺在地上歇半天才能動彈。這種情況延續了十幾年,直到兒女上了中學,她才意識到自己每日僅僅生存,卻喪失了生命的歡愉。
她尋找治療方案,重拾人生的經歷在新著《最後的最佳療法》(The Last Best Cure)中被詳細描述。目前有一半美國人(大約一點三三億人)被某種慢性病痛折磨:肩背疼痛、關節炎、偏頭痛、甲狀腺問題、癌症、子宮肌瘤、糖尿病、腸胃失調等。這個數字正按每年百分之一的比例不斷遞增,到二○三○年患者會增加百分之三十七,其中女人佔的比重超過一半。作者是科普作家和記者,對美國人中普遍流行的「自動免疫系統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更感同身受。所以,此書一半是科學論述,另一半是紀實文學,通過個人經歷講述傳統西醫療法之外的其他方法如何幫她重新找回了幸福。
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PIN)探索心理狀態與細胞、免疫系統的關係。說白了,這門最新科學研究我們的心情如何影響免疫系統、神經和細胞接收到的資訊。科學家發現,憂慮、緊張或痛楚會觸發造成炎症的分子和激素反應,損害免疫系統。反之,滿足喜悅的心情則促成正面的化學反應,保護人體免疫系統。所以,性格悲觀或缺乏親友關愛者往往身體欠佳,容易早逝。
還有,人類進化過程中,生存的需要讓人腦習慣於「殺雞用牛刀」,每次動用超量的血液、能量來應付危險狀況。一旦身體進入緊急狀態,免疫系統高度戒備,炎症、痛覺自然發生。另外,童年時期(十八歲前)的挫折性遭遇(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如父母的情感忽視、生理和心理方面受到虐待、遭遇性侵等,也能改變腦回路和基因的表達,對我們日後的生理機能、身體健康發生重大影響。
了解最新科研發現的同時,作者為了治愈病痛嘗試了冥想、瑜伽、呼吸、氣功,學習活在當下,不受干擾,不自責,也不輕易判斷別人。通過生理、心理方面的諸多調試,她最終回憶起一切病痛的根源來自童年。十二歲時,父親在一次常規手術中大出血猝死。家族中親戚無情,謀奪家產。寡母帶着四個兒女辛苦度日,家裏失去了歡笑。她的母親把家裏的四隻貓都送去安樂死,只因其中一隻在卧室裏小便,讓她失去了童年玩伴。當年的憤怒、無助、自責情緒縈繞心頭卻一直被壓抑,她從未清醒地承認、接受這些負面情緒。心理影響生理,積鬱成疾,最終帶來困擾了她十多年的病痛。
結尾的基調樂觀明快。朋友們都注意到她氣色大好,說她看來與過去判若兩人。各項測試也證明她的血細胞等指數已恢復正常。作者不但坦率分享個人經歷,還特地在附錄中提供了幾種測試,讓讀者有機會自省是否經歷過童年創傷、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終極治愈」,其心可感。不過,堅信傳統西醫,斥責中醫為迷信詐騙的人士看了此書如何反應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