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星洲端午味\嚴詩喆

時間:2017-06-02 03:15:59來源:大公網

  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的南端,是中國「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這裏是華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一方面繼承、延續了中華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又通過文化「在地化」的過程,形成、發展出屬於當地的文化特質。在中華傳統佳節─端午翩然而至的時候,筆者平生頭一次於國門外過這個突顯中國文化的節日,參加了社區和校園的一系列相關活動,親身感受到異國他鄉濃濃的糉香味、鑼鼓喧天的龍舟味……在剛參加過的莊氏公會端午慶活動後,筆者對新加坡的端午習俗如何既保留了中華傳統,又自然而然地形成有別於以前的當地文化的情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提到端午習俗,賽龍舟是不可或缺的標誌性活動。與中國鄉土文學中保留的民俗不同,在新加坡,這項傳統活動和現代都市文明交相輝映,建構出一幅別具特色的端午文化風景圖。每到端午時節,加冷河上的龍舟賽吸引了民眾從四面八方趕來,環繞在河邊。進行得如火如荼的龍舟賽,更是映襯出背景的層次分明、特色鮮明。以新加坡地標式建築濱海灣金沙和觀景摩天輪為代表的都市商圈做遠景,紅頂白身、層迭交錯的沿河住宅區搭配在前,再以繁盛茂密的熱帶植物群鑲邊、搭配碧波盪漾的加冷河風光作近景,整個龍舟賽的舞台便如此別具匠心地搭建出來了。

  在星洲,賽龍舟已發展成一種競技運動,在健身之餘,能夠培養隊員集體合作的默契和能力。在端午正日來臨之前,加冷河上往往能看到來自各個龍舟俱樂部的小隊在抓緊訓練,「備戰」端午。獅城有很多這樣的龍舟俱樂部,參與者不限於華人,龍舟賽的舉辦也不限於端午,賽龍舟在這裏發展成為一項跨種族的全民體育競技運動,推動了中華傳統端午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談及端午的應節食品,不得不提的自然是糉子。新加坡華人的籍貫來自中國大陸的各個省區,以福建、廣東、海南為主。華人移民和馬來族文化結合,又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這使得新馬一帶的糉子種類多樣,以娘惹糉、福建糉、廣東糉為主。娘惹糉一般用糯米包裹豬肉和冬瓜糖,以娘惹香料調味,並選用南洋特色的班蘭葉作糉葉包裹。

  更有特色的娘惹糉,會用蝶豆花(藍花)將糯米染藍,在外形上區別於傳統的華族糉子。廣東糉和福建糉在用料上區別不大,多以豬肉、香菇、栗子、鹹蛋等作餡料。廣東糉會加入綠豆,外形上色澤淺白,口感上除了有鹹肉的味道,還能嘗出綠豆的清香。福建糉的外觀顏色較深,這是由於福建人口味偏鹹,用於包裹的糯米事先加醬油炒過,顯得烏黑油亮。

  作為島國,新加坡在糉子的用料上,會加入蝦米、貝類等海味,豐富口感,也使得糉子的種類更為多樣,如X.O.糉、蝦米辣肉糉等等。甜糉子一般有鹼水糉,餡料可以放紅豆,食用時可以加糖漿或蘸砂糖。近年來,新增的「迷你糉」相比於傳統大小的三角糉顯得精緻小巧許多,由此深受注重健康又樂於嘗試的年輕人的歡迎。

  新馬的華人,保留傳統中注重宗族、家庭的觀念,以姓氏或籍貫為單位,組成了形形色色的各式會館。每逢端午佳節或其他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些公館、會館往往會把同姓或同籍的親友聚集起來,共度佳節。如此一來,中華傳統文化成為了新加坡華人社群增進感情、增強凝聚力的重要動因。

  新馬一帶的端午習俗,在保留中華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結合南洋特色和都市文化,融合、發展出個性鮮明的端午文化,一方面推動了中華文化傳統的傳承與發展,一方面促進了傳統文化在國際舞台上的展示和交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