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五年夏,時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的白居易遊於池邊,見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划着一條小船,偷偷地去池塘中採摘白蓮花。他興高采烈地划着滿載「戰利品」的小船而歸,卻不知道掩蓋自己「偷竊」的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划過的痕跡。白居易即興而作《池上》詩一首:「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採蓮童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栩栩如生。
古代的兒童,沒有現代化的遊戲,而是置身於大自然,親近山川河流,童年趣事最多的是垂釣、放風箏、捕知了等。
唐代詩人胡令能隱居莆田時,閒來無事,前往農村訪友,他路過一個小河邊時,看到一個頭髮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幼稚頑皮,天真可愛。他側着身子隨意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正在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地釣魚。
胡令能忘記了朋友的住處,遂上前問路,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兒害怕應答驚跑了正在上鈎的魚兒,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待胡令能走近跟前,才附在其耳朵邊告訴朋友的住處。胡令能被這個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於釣魚的蓬頭稚子所感染,寫下了一首詩《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將一個釣魚的兒童描寫得活靈活現、維妙維肖。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的詩句。有一次,詩人住宿在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的徐家客店裏,門外的籬笆稀稀落落,一條小路通向遠方,路旁樹枝上的桃花、李子花已經飄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很茂密,不遠處的一片田野裏盛開着黃色的油菜花。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田野早春風光令人嚮往。兒童們張開雙手撲撲打打,兩腳跌跌撞撞追逐着蝴蝶,兒童歡快興奮、天真活潑。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裏,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可是已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黃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兒童焦急、失望,表現了兒童們的天真和稚氣。
清代後期詩人高鼎,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於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遠離戰爭的村莊裏,寧靜的早春二月,詩人漫步在春光無限的原野裏。看到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歡快地歌唱。楊柳披着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裏醉得直搖晃,輕輕地撫摸着堤岸。猶如一幅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春景圖。在色彩繽紛的美好春光裏,一群活潑的孩子們放學早歸,趁着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孩子們歡聲笑語,興致勃勃的玩耍,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充滿了希望。此情此景,詩人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寫下了一首《村居》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初詩人孔尚任也有一首《風箏》詩:「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幾個兒童興致勃勃,結伴去野外放風箏,卻等不到足夠的春風,吵吵嚷嚷地罵老天不公平。情趣盎然,天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