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青青杏子紅,繞城荷葉已掀風。莫嫌春盡無花柳,猶得清樽阿堵中。」中夏一到,便又是一個杏子飄香的季節。在杏子的諸多品類中,我尤愛一種叫「關爺臉」的紅杏。「一個杏子一包蜜」便是指的此果,味道之甜美自不必說,而我更喜歡的還有它那副黃裏透紅且光滑亮麗的小模樣。雖然民間素有「歪瓜裂棗比蜜甜」的說法,但我以為倘若一種果子,長相養眼又好吃,豈不更美。
「關爺臉」也叫少山紅杏,因其產自青島城陽的少山村而得名,而「關爺臉」這個美稱卻委實來頭不小。明一五二二年,即墨望族黃氏於石門山西麓建書院一處(即下書院),並在房前,屋後栽杏樹數株,後繁殖成林。後經黃氏家人精心培育,該杏以香甜,肉美,個頭大享譽鄉里,號稱「黃氏紅杏」。一六一四年,黃氏子孫黃嘉善官拜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時年六月中旬返鄉省親,正直杏子成熟時節,回京時遂攜紅杏一簍獻於萬曆帝。萬曆帝品嘗後龍顏大悅,問其名謂,嘉善告知尚無名號。萬曆帝觀形,察其色,遂賜「關爺臉杏」一名。自此,少山「關爺臉大紅杏」便名傳天下。因為搖身一變成了敬獻朝廷的貢果,又與義薄雲天的關雲長扯上了關係,老百姓再品嘗此杏時,便也覺得好像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關爺臉大紅杏」最大的特點是肉軟離核,且外皮光滑,渾身沒有絨毛。熟透的杏子一咬滿嘴流蜜,甜醉心脾,熟得稍欠些的杏子則甜中帶着那麼一點點酸,是年輕女子的最愛。每年夏天,紅杏成熟時,我都會攜妻帶子或約上三五好友一塊驅車前往少山採摘一些。莫說吃了,僅看上一眼那滿山一樹一樹綴滿枝頭的紅杏,心便醉了。
杏子不同於蘋果和桃子,它在枝頭上是一簇一簇抱成團兒長的,正所謂,壓架藤花重,團枝杏子稠。它們或三個或兩個一組,而且挨得很近,一串一串的擁擠在那裏,陽光一照,頗似一串一串的紅色瑪瑙,閃着亮亮的光,美得讓你簡直不忍下手去摘。
在山裏呆上半天,渾身上下都是紅杏的味道,除了裝進肚裏的,臨走時我們一定還要大袋小袋地再買上一些帶着。回家後,清水一洗,往茶幾上一放,立馬就是滿屋紅杏香了。那種來自大自然的甜香,是任何人造香水都無法企及的。紅杏雖然甜美,但遺憾的是保鮮期太短,成熟的杏子一旦離枝,最多也就是能存放五六天的樣子,所以我每次購買「關爺臉」都盡量選些生點的,以求多存些日子解饞。
近日偶翻閒書,又發現食杏子的諸多好處。《滇南本草》中就有關於杏子的記載,說其具有「治心中冷熱,止渴定喘,解瘟疫」之功效。驀然想起,我小時候在老家,常有肚子疼的毛病,每次一犯病,奶奶就會炒杏仁給我吃,且屢試不爽。而少山紅杏由於肉核分離得乾淨,所以杏仁極易保留,曬乾後剝去硬殼,再用冷水泡上兩日,撈出後即可拌涼菜食之,甜香中夾着點微苦,甚是爽口。
杏子還有一種吃法是不受時令限制的,那就是杏脯、杏乾。而且常食杏脯、杏乾,對心臟也大有益處。杏乃含維生素B17最為豐富的果品,而維生素B17又是極有效的抗癌物質,並且只對癌細胞有殺滅作用,對正常健康的細胞並無任何毒害。南太平洋上的島國斐濟被稱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癌之國」,該國就盛產杏果,而且人人都喜歡吃,該國居民中不但沒有癌症患者,他們的壽命也都很長,素有「長壽國」之稱。想必這與他們經常吃杏子定然是不無關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