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首季轉按套現再融資所涉及的金額創二○○八年新高,隨着美國房屋市場好轉,樓價上升,愈來愈多業主利用此方法用作其他消費或還債 資料圖片
美國人今年首季轉按物業套現再融資所涉及的金額創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高,所涉及金額約為140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去年全年這方面涉及總額為610億美元。有分析估計,隨着房屋市場好轉,樓價上升,將有愈來愈多業主利用這個方式套取資金,用作其他消費或還債。
根據有政府背景的房貸機構房地美上周發布數據顯示,首季接近一半借款人把其物業轉按套取資金,此為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最高水平。雖然相對上一次美國樓市爆發危機前的高峰期比較,目前的轉按套現水平遠低於90%;不過,較2012年第二季的低位則大幅攀升12%。
套現水平五年漲12%
業主透過把住宅物業再融資,以新的按揭取代原有按揭貸款以套取現金,對於業主來說,既可償還舊按揭,還可以有多餘現金留作其他用途。
事實上,美國房屋市場逐步好轉,業主轉按套現的再融資活動愈來愈受歡迎。不過,隨着美國聯儲局開始調高短期利率,以及長期債券孳息進一步上揚之際,再融資按揭需求亦開始放緩。
然而,美國的按揭息率依然處於歷史低水平,根據房地美上周數據顯示,三十年期固定按揭平均利率為3.95厘,加上美國的住宅物業價格持續攀升,因而仍然有業主抓緊目前相對低息環境,把物業再融資。據房地美資料顯示,以丹佛和達拉斯兩個城市為例,由於當地房屋價格繼續攀升,去年不少業主紛紛把物業轉按套現。
擔憂成熱潮 重蹈覆轍
部分房地產市場分析師認為,更多業主把物業轉按套現,其實是代表對美國經濟有信心;而就業市道向好,同時鼓勵業主放膽把物業再融資。不過,其他一些分析師對此則有所保留,擔心轉按套現成為熱潮,大量業主把物業當作提款機,最終會重演上一次金融危機的情況。
不過,房地美經濟學者指出,今時情況不同往日,現時的物業貸款標準嚴謹,銀行無論對申請貸款或再融資按揭的要求十分嚴格,這與十年前的情況不同。雖然近期物業轉按的用家攀升,但遠不及2006年中期樓市高潮水平,兼且目前消費者財政狀況亦較十年前穩健;根據聯儲局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按揭債務付款佔可動用收入的比例下跌至4.4%,此為1980年來最低水平。而有部分業主轉按套現後,用來償還信用卡債務,這可避免繳付高昂信用卡利率,意味省卻部分債務成本。
無力負擔 年輕人難上車
樓價貴、上車難大豈止於香港?美國年輕人亦面對同樣問題。隨着美國房屋市場復甦,希望置業的年輕一族,薪金增幅追不上樓價升幅,無法儲到足夠金錢繳付首期。
根據租賃公司Apartment List最新調查顯示,低於30%的25歲至34歲的美國人,表示有能力在未來三年儲到10%的買樓首期,這個調查反映房屋市場的負擔能力問題,接近72%受訪者稱最主要問題是無能力負擔,包括首期及日後的供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