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地名的變更/陳天權

時間:2017-05-27 03:16:10來源:大公網

  圖:天后站附近的銅鑼灣街市見證了昔日銅鑼灣的範圍

  香港有不少地名隨着城市發展而變更,尤其是地下鐵路出現後,站名被當作地區名稱,出現了佐敦(油麻地一部分)、太子(旺角一部分)、天后(銅鑼灣一部分)和炮台山(北角一部分)等地名。另外,杏花邨取代了白沙灣,西貢小赤沙亦被康城代替。

  舊日香港遍布鄉村,村名大多取自景觀地貌,如田寮、荔枝角、何文田、老龍坑等。當鄉村被城市逐一吞噬後,有些村名消失,有些變成街道或地區名稱。九龍城的石鼓壟道、沙浦道、打鼓嶺道、衙前塱道、福佬村道和隔坑村道,便是源於附近一帶已消失的村落名稱。

  有些地方因字義不雅而改名,像黃大仙的老虎岩改名「樂富」、大埔的大尾篤改名「大美督」,元朗的牛潭尾改名「攸潭美」,大嶼山的陰澳改名「欣澳」。名字改變後,大家便不記得舊名原本所反映的地理環境了。

  以地標命名的地名,會因地標拆卸而令人大惑不解。像港鐵站名「金鐘」(Admiralty),許多人會奇怪為何中英文名稱不同,但如果追溯歷史,就會知道兩者都與該處曾經出現的軍事設施有關。中文名稱來自威靈頓軍營外牆的金色時鐘,昔日經過的華人都會仰首看看時間,久而久之就稱該兵房為「金鐘」。英文解作海軍部,亦即是威靈頓軍營隔鄰的海軍基地,設有海軍船塢,時人稱為「鐸吔」(Dockyard)。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