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懷念南老/張雲楓

時間:2017-05-22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南懷瑾老先生書法 香港資深傳媒人員聯誼會資料圖片

  因為過往當記者的緣故,結識各方人士不少,只是退休多年,歲月洗刷,對很多人都淡忘了,唯獨對集學者、名士、高人於一身的南懷瑾老師卻印象深刻。他脫俗的言談,清矍的身影,至今還歷歷在目。四年前,他以九十五歲的高齡駕鶴西去時,曾想過寫篇懷念他的文章,但鑑於他遺言喪事從簡,不事張揚,因此沒有寫成。不過此心不忘,拜本會(香港資深傳媒人員聯誼會)文集再版,幫我了卻此一心願。

  我與南老結緣的起因,主要是他有兩個弟子與我稔熟,這兩人一是劉方安,一是王大兆,劉是新華社香港分社(中聯辦前身)原宣傳部副部長。他不特引薦我謁見南老,還為我向他討了一幅墨寶,後來又安排在《文匯報》上刊載南老的《大學講錄》。王大兆是《文匯報》的台灣版主編,與南老是同鄉,兩人亦師亦友,每次王與我聊天時幾乎都會談及南老的道德學問以及他對家鄉的貢獻。尤其對南老倡議和牽頭集資從而建成金溫鐵路一事,更是讚不絕口。我受這兩位好友的感染,對這位名噪兩岸、幾乎亦凡亦仙的大學者心儀不已。一九九七年間,曾專門晉謁南老。

  南老弟子眾多,遍及兩岸及海內外,內中不乏名人、政要或其子女。我當日到訪時,室內人來人往,相當熱鬧,也不知他們師生之間如何交流,只見他們共處一室,同枱食飯。南老煙癮極大,不停抽煙,弟子們卻也不以為意,宛如家人一般相處。

  南老的身世傳奇曲折,幼讀私塾,後師從袁煥仙學禪,入過國術館,進過軍校,肄業於金陵大學研究院。抗日戰爭期間有三年隱居於峨嵋山學佛,自稱是虛雲和尚的弟子。隨國民黨遷台後,在多間大學及機關團體講授國學,包括儒釋道,並創辦老古文化事業公司。一九八五年,他離台赴美。一九八八年,來港居住。二○○六年遷居上海,並開辦太湖大學堂。他一生除支持佛教弘法外,更孜孜不倦地宣傳國粹,著作等身,對當代儒學有重大影響。他逝世後,溫家寶的唁電是這樣說的:「先生一生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學術事業在中華大地繼續傳播。」

  南老一生除了致力於國學外,也十分着意修道養生,每隔若干年月,便會閉關。我手頭有一本他贈的《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書,就是他的心得,此書對於受紅塵困擾而不能放下之人,頗有開解之用。

  由於南老德高望重,並頻密來往於兩岸之間,因此在廟堂與江湖之間均有影響力。他同兩岸領導人都有一定交往,但極其低調。

  編者註:此文轉載自香港資深傳媒人員聯誼會二○一七年會慶文集《薈萃》第七十三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