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97歲老藥師胡寶芳\南翔

時間:2017-05-18 03:15:48來源:大公網

  民諺雲:「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到樟樹不靈」。

  前一句說明,此乃一個龐大的藥材集散地,貴賤兼收,巨細靡遺;後一句推崇它的加工炮製,技藝精湛,源遠流長。

  春雨紛飛的穀雨時節去江西樟樹,最想採訪的自然是藥界老藥師,年齡越大越好,一則業內經驗豐富,二則人生經歷坎坷。得我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江西大學執教的成人班學生引薦與聯繫,兩三天內馬不停蹄,先後採訪了加工與炮製各一人─須知,加工與炮製是中成藥得以保持品性藥效的兩個重要環節。仍覺意猶未盡,或說,稍嫌遺憾,那便是,很想找見一位古稀之老藥師。在準備返回深圳之前,得知有一個目前仍然健在的老藥師胡寶芳,高齡九十七歲了。精神為之一振,想一想吧,被中藥業推為始祖的張道陵,遠在西元八七到一二二年,便在中國三大道教名山之一的樟樹閤皂山事藥,二○一三年中秋時分,樟樹第四十四屆全國藥交會上,為中國中藥協會授予「中國藥都」的牌匾,成為目前唯一被權威部門認定為「中國藥都」的縣市。此種背景下,每尋訪到一位老藥師,無異於發現藥都的一枚經典活化石,而且,用一位健康的長壽老人,來間接佐證藥都之內蘊的保健與養生機理,該是多麼給力與有趣啊。儘管這個想法未必科學,天下名醫未必都是長壽之人,況藥師乎?接下來當地朋友們的推論有些謹慎:一是老藥師年齡太大,不知腦子是否還清醒,二是自老伴十年前去世之後,老藥師離群索居,性耽孤僻,寡言少語。

  聽一聞不如得一見,我還是下決心在學生的陪同找尋下,於離開樟樹的前一天先是約見了老藥師的女兒胡振玉,然後由她帶領我們一道去見她父親。車上,胡振玉告訴我,她一共兄弟姐妹六人,三男三女,她排行老四,大哥生於一九四八年,小弟生於一九六八年,動盪不安的二十年有六個孩子呱呱墜地,一個普通家庭的負重可想而知。六個兄弟姐妹,除了當兵退伍回來的弟弟,其餘五人的職業都與醫藥緊密相關。

  一行來到胡寶芳的居家之所:鹿園社區F棟,一棟很平常的小高層居民樓,沒有電梯,老人住在二樓。因為一樓是一個雜物間,相當於兩樓半。進去見一個老人在陽台晾曬衣物,胡振玉招呼一聲,正是她九十七歲的老父親。老人腰板挺直,眼光潤澤,聽力尤好。出乎預想,老人見來了外地客人,不僅高興,而且話稠,拉着我們的手入座,才剛講幾句,很快便將他近一個世紀的人生履歷,理出了一個清晰的脈絡。

  一九二一出生在樟樹洋湖的胡寶芳,自小家境貧寒。中藥業「北有京幫,南有樟幫」,兩大藥幫,如川之雙流,星之兩界,俊采分馳而又相互輝映。早早投入藥業,是上幾代樟樹人家尋衣覓食、安身立命的不傳之秘。才剛十三歲,身子骨單薄的胡寶芳就跟隨姑父外出學徒,那時候的學徒藥工,不僅藥材的揀切、淘洗、炒烘、蒸煮、熬潦(所謂潦,是將種子類藥材用沸水浸泡去其皮,易於乾燥不至腐爛,如白扁豆、天冬、百部等)、發酵、發芽、製霜(去油成霜,如杏仁霜)等加工炮製就得躬身學習三五年,此前或同時,還得幫助師父打柴擔水等一應家務。

  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寶芳聞雞即起,至夜方眠,不僅勤於手腳,眼耳更是靈敏,跟隨師傅,將一樣一樣經手碼放、歸置、加工與炮製的藥材,小心甄別記牢,其藥理藥性,則務必窮盡其根源。至夜則常常捧讀記誦,一部老版本的藥譜幾乎被他翻爛了,一次次地黏貼修補。早年他一直在贛南南康的鄉鎮醫院做藥工,一九六八年,夫人帶着孩子下放回樟樹,於是分居十一年後的一九七九年,費盡心力,他才得以調回老家,進入樟樹中醫院藥房工作,直至一九八六年退休。三十年一彈指,當年中醫院一個個意氣風發的小伙子,如今也先後進入了中老年。他們應當記得,一個高矮胖瘦均不顯眼的老藥師,神逸於形,行多於言,他的工作實績就是示範,就是規矩,就是標準。點點滴滴,一絲不苟,彰揚着千年樟幫遙遠而清亮的精神回聲。

(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