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學期快結束了,師生都已有些疲倦,期盼漫長暑假到來。這是「女性與電影」課最後一次課,因為二月有一次下雪休課,使得課程表上預定日程無法完成,只好將「中國女性電影」與「伊朗電影與女性」放在同一周,因此最後一課仍是內容滿滿。大家繼續討論中國第四代女導演黃蜀芹電影《人鬼情》(一九八七)。學生的發言還是很積極且精彩的。似乎是不成文的習俗,最後一次課的教師(尤其女教師)通常都會帶點甜點犒勞學生。我帶了中國風味「薩其馬」給他們課間休息時吃,美國學生都是第一次吃這「芝麻糕」,大讚好吃。
因時間不足,只講了一點伊朗電影與女性,及伊朗現代主義女詩人Forough Farrokhzad (一九三五至一九六七)與她的著名散文電影與紀錄片:「The House Is Black」,及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電影《隨風而逝》(一九九九)引用她詩歌的方式及性別權力關係……學生對性別呈現的犀利解讀,每每令人讚賞,甚至有時會有我想不到的論點。教學相長,「教」也是「學」的過程。
我並請了新墨西哥州大學的何翔教授來課上講中國女作家蕭紅(一九一一至一九四二)文學,尤其細讀兩個短篇《棄兒》與《不眠之夜》,收集在《商市街》中,精彩,學生基本不了解中國文學,聽得入神。晚上十點能有如此精神,還是令人感動的。每次重讀蕭紅的作品及重訪她顛沛流離的經驗,都痛心不已,幾乎流淚。而她的苦難被電影《黃金時代》及其他當代書寫小資浪漫化了。蕭紅對東北的敘寫,也令我想念故鄉及那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