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萬紫千紅,人們即將告別春天,迎來萬物繁茂的夏天。正像唐朝文學家韓愈在《晚春》一詩中所雲:「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立夏之後,天氣轉暖,雨量增加,萬物競相生長,百果相繼成熟,明代著名養生學家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說:「孟夏之月,天地始交,萬物並秀。」我國民間歷來有立夏之日嘗鮮的習俗,因此,晚清學者秦榮光寫道:「麥蠶吃罷吃推粞,一味金花菜割畦。」
在我的家鄉,立夏之時人們品嘗的地三鮮當屬蠶豆、莧菜和黃瓜,吃這三鮮有說法,蠶豆在立夏時,剛好上市,蠶豆又叫發芽豆,吃蠶豆討的是「發」的彩頭,採摘後洗淨放在鍋裏煮熟,加點鹽,無論是直接吃,還是拌着吃,都是清香可口。紅莧菜為時令蔬菜,鮮嫩無比,吃完莧菜端起菜盆將紅紅的湯汁一飲而盡,圖的是「紅」運當頭的吉祥。此時的黃瓜最青翠欲滴,蔓藤爬滿了瓜架,黃黃的花兒,碧綠綠的葉兒,架子上倒墜着的黃瓜渾身是刺,頭上還留着花骨朵,喜歡喝酒的人把黃瓜拍碎,用搗碎的蒜瓣涼拌就是下酒的佳餚,生吃起來也是脆生生、水靈靈的,真是止渴解熱的上好物品。當然現在蔬菜大棚裏一年四季都有鮮嫩的黃瓜,可是吃起來卻沒有了那時候的一絲絲瓜味。
兒童時候的我最熱衷的還是麥地裏的豌豆。豌豆是一種攀援草本植物,一般是與小麥間作,立夏季節,豌豆秧爬滿了麥地,全身碧綠,光滑潔潤,開着白色、紫色的花兒,散發着清香。每當下地割草的時候,趁着看青人不注意,偷偷地潛入麥地,趴在地上,採摘豌豆角吃,那種青青的香甜之味真是不可言表。正當我全神貫注,津津有味地偷吃豌豆角時,看青人突然出現在眼前,抓個正着,被送回家交給大人,接下來肯定是挨一頓臭罵或者痛打。
那時候的房前屋後,還栽植一些櫻桃樹,立夏前後,樹上結滿了櫻桃,一個個紅鼓鼓、圓溜溜的,躲藏在稀疏的葉子下,陽光一照,金光閃閃,玲瓏剔透,讓人看了就流口水。此時正是櫻桃成熟上市的時候,人們把吃櫻桃作為立夏嘗鮮的內容,咬上一口,酸酸甜甜的滋味沁入心田,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立夏吃櫻桃,預示着今後的日子會過得紅紅火火,人們通過立夏習俗,祈求上蒼給民間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