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不少關於喝茶的文章,長長短短,頗有意思,但沒有深入研究,一直說不出個對茶的所以然,只是茶越喝越多了。可能是朋友看我每天都要喝好多茶,家裏的茶葉堆積如山,還有多種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茶具,又幾乎天天都趴在電腦旁寫來寫去,建議我也寫點關於喝茶的文章。
的確,我家裏藏有各種各樣的茶葉,花茶,綠茶,紅茶,白茶,黑茶,它們中的普洱、鐵觀音、大紅袍、烏龍、苦丁……樣樣俱全。至於綠茶,則有龍井、瓜片、碧螺春、翠竹、毛峰、毛尖、日照綠,等等,不一而足。不僅如此,茶葉架子上還有來自祖國寶島台灣及斯里蘭卡、英國乃至非洲的產品。我估計,我家裏的茶葉品種不會少於一般的茶館、茶舍,比同時供應茶的飯館則更要多得多。
我庫存的茶葉多是朋友送的,也有我自己買的。我的朋友很多,經常往來。退休近二十年以來,雖然不是每天「賓客盈門」,但來看望我的朋友也還算是「絡繹不絕」,依然是「門前不見車馬稀」。人不在位,無權無勢,沒有出現「人一走,茶就涼」的一般情況,說明我的「人緣」還不錯,讓我引為自豪。朋友往來,總會帶點什麼,他們給我帶來最多的就是茶葉,因為很多朋友知道我每天都喝茶。可能是每個人的口味或者喜好不一,因而我家的茶葉品種就相當的齊全。
追溯起來,我的喝茶習慣起始於開始工作以後不久。那時,所在的單位供應我們職員茶葉,品種還可以自己挑選。因此,我們幾個人商定不時更換,主要是為了能夠嘗嘗不同茶葉的味道。久而久之,我不僅學會喝茶,還能夠接受各類不同的茶葉。不過,也僅僅是喝喝而已,關於茶葉的成分和好處並說不出個一二三。
但是,有個關於喝茶的故事,我還是想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那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和我的夫人在中美洲工作期間,奉命去洪都拉斯臨時採訪。由於工作繁忙,加上人地生疏,一天突然感到全身不舒服,像是要生病的樣子。我夫人說,你可能是幾天沒喝茶了,找個地方去買點茶喝吧。幾經問訊,還真的在一家中餐館裏找到了茶。我立即要了一壺,坐下來連續喝了五、六大杯,大汗淋漓,頓覺渾身都很得勁,病態幾乎全部消失。我的夫人得出結論說,看來你還真的缺少不了茶啊!自那以後,她就一直關心我們家的茶葉儲備,發現快要沒有了,不是自己立即去買,就是提醒別人趕快補充。老伴走後,我現在依然保留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幾乎定時細喝相當量熱茶的習慣,好在它從來沒有影響過我的休息和睡眠。目前我的健康狀況良好,連續幾年體檢中的血糖指標幾乎都在正常範圍之內,可能與我的喝茶習慣有點關係。如果老伴在冥冥中有知,一定會為我高興。
在喝茶的習慣逐漸養成中,我慢慢地知道茶葉原產自於中國的東部,在中國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飲茶史,茶葉還有藥理作用。世界上許多其他語言中的「茶」字都源自漢語或中國的方言,讓我頗以為豪。我還明白,茶同咖啡、可可一道,並稱「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茶」位居於榜首,可見它被公認和被世人喜愛的程度。至於有的國家茶的產量或出口量超過中國、消費的人群大於中國,我看無關緊要,總之是「茶」在對人類做出貢獻,有何不可呢。
為了撰寫本文,我認真地翻閱、查看了不少關於茶的資料。不看不知道,看了「樂」一跳,因為茶葉含有許多有益於人類健康的成分,包括多種氨基酸,等等。不同品種的茶,所含成分不同,功效亦有差異,但「茶」,從總體上說,應該是人類的好伴侶、好朋友。我說「我樂一跳」,是因為我充分地意識到,我幾十年間養成並保留的喝茶習慣很好、很有道理,應該堅持繼續喝下去。同時,我還想到,我應該感謝諸多朋友長時間以來對我健康的關懷和幫助,因為他們不僅沒有忘記我,連我的個人習慣都還記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