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年,智能機器人AlphaGO擊敗世界圍棋棋壇上數一數二的韓國人李世石,引起全球轟動。新年伊始,又傳出消息,另一智能機器人Master與一群世界頂級圍棋高手對弈,取得了六十比零的完勝。谷歌公司隨後宣布,Master是AlphaGO的改進型,是其「深心(DeepMind)計劃」的一部分。
這兩則消息,的確有些「嚇人」,特別對那些圍棋愛好者。但想像力豐富的人類有足夠多的辦法來安慰自己。一種說法是,圍棋再複雜,無非在一張有限大的棋盤上布子,智能機器人精於計算,有非凡的記憶力,不會疲勞,不受心理因素干擾,它下圍棋的本領比有着血肉之軀的人強,聰明人用不着大驚小怪。若進入某些創造性佔主導的領域,譬如藝術創造,智能機器人是不可以與人相比的。
正當筆者在琢磨這種說法時,讀到了清華大學的智能機器人作的詩《春雪》:「飛花輕灑雪欺紅,雨後春風細柳工。一夜東君無限恨,不知何處覓青松。」詩成之後,實驗者進一步「魚目混珠」—將此詩和真人創作的詩同時展示,竟讓不少鑒定者真假難辨。誠然,也有細心的人看出破綻,他們認為,「東君」指太陽,說什麼「一夜東君」實在莫名其妙。
不曉得這是不是歪打正着。君不見,不少好詩之所以富有魅力正在於其「莫名其妙」。我們不妨複習一下李商隱的《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恨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是《唐詩三百首》中一首備受爭議的詩,它到底是愛情詩,還是悼亡詩?沒有人說得清。所以詩家王世貞說:「解則意味都盡。」
行文至此,筆者生出一種設想:某一天,舉辦一個詩詞創作的大賽,邀詩詞愛好者和智能機器人一同參加,再請行家審閱作者匿名的詩作,結果智能機器人脫穎而出。此番情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