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長洲張保仔藏寶洞\資料圖片
香港曾經出現不少大盜,由宋明清,至較近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影響社會民生的主要是海盜。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仍有海盜騎劫「東星號」港澳噴射船事件,可見海盜在香港橫行長達數百年。海盜頻生的原因,香港四面皆海,大小島嶼無數,海盜盤踞島上成寨,行劫來往船隻,有利進退。宋代期間的海盜,經常騎劫經香港進入廣州的外國商船,行劫商船貨物及錢財的經濟所得,遠遠大於陸上打家劫舍,這也是本港海盜形成的原因。
張保仔堪稱本港最強的海上大盜,家傳戶曉,長洲、南丫島、鯉魚門、塔門、舂坎角留有張保仔洞,傳說是暗藏珠寶的地方,後人確實發生張保仔洞尋寶的事。
一八一○年張保仔向清廷嘉慶投降時,清點裝備計有戰船二百二十六艘,炮一千三百一十五尊,兵器二千七百九十八件,部從人員連家屬一萬七千三百一十八人。史家認為官方「報細數」,削弱他的影響力。民間記載,張保仔的部從多達五萬至七萬,大小戰船四百至六百,人員與裝備上超過廣東水師。朝廷水師多次與張保仔在珠江口展開大規模海戰,不獲戰果,無法平定這股海盜勢力,張保仔也不把官兵放在眼內。
清廷自感兵力不足,向外求援,一八○九年清廷借助英國及葡萄牙軍力,聯合圍剿張保仔。在三國聯軍行動前,張保仔出動戰船,在伶仃洋包圍葡萄牙十八艘武裝商船,如螞蟻啃象,搶登甲板,制服船上武裝,搜出大批中國金銀珠寶。不久之後,又再出動大小戰船過百,堵截東印度洋公司一艘運鴉片、火藥、槍支的武裝商船,把貨物一劫而空,剩下空船,強迫英商付萬元贖金,始將空船放行。張保仔目中無人的行徑,令英葡咬牙切齒。清廷藉此機會,游說英葡出師合力圖剿,並不惜付出八萬両白銀給葡方作條件。是年秋天,清廷水師與英葡水軍向大嶼山發起圍攻,張保仔戰船整體排列應戰,擺出硬碰的陣式,雙方激戰九天。此時張保仔主力戰船,暗中殺入珠江,清軍首尾受敵,慌忙撤離前方援後,這場海戰,朝廷雖聯合英葡之力,佔不到優勢,依然無法平定張保仔勢力。翌年(一八一○年),張保仔出人意表接受朝廷招安,後來更因平定西路海盜有功,升任福建澎湖協水師副將。長期盤踞香港海域這股海盜龐大勢力始告瓦解。
在嘉慶年間,張保仔只是第三代海盜,在他崛起前,華南一帶出名的海盜有郭婆帶、鄔石二、鄭一等人,借用清廷八旗建制建軍,對朝廷可說是一大諷刺。當時,黑旗郭婆帶、藍旗鄔石二、青旗李尚青、紅旗鄭一,以紅旗鄭一勢力最強。
鄭一父親鄭連昌為著名大盜,活躍於鯉魚門一帶,現存的鯉魚門天后廟,據說由鄭連昌所建,過去流傳他在鯉魚門一帶有隱蔽的藏寶石洞。鯉魚門是海盜必爭地,船隻來往的咽喉,是一塊肥肉。鄭連昌死後,紅旗由兒子鄭一接班,人多兼船隊龐大,他們劫掠範圍遠至南沙群島及越南海域一帶,掠劫他國商船。奇怪的是鄭一竟在新會海面將一個普通漁民的少年擄走,這人正是張保仔,此後悉心培養他為得力助手,因此傳說鄭一夫婦與張保仔有三角關係,鄭一意外溺斃,三十二歲的鄭一嫂與二十一歲義子張保仔結為夫婦,張保仔成大盜首領。
著名的大嶼山東涌炮台所在地石獅山,堡壘頗具規模。離東涌炮台不遠,在上下皮嶺村附近,另有一座炮台,建於嘉慶二十二年,主要不是用於對付外國炮艇,興建目的用於防禦海盜。
回過來說香港歷代出名海盜,從宋代開始,有郭八、萬登、李魁奇、何亞八、林鳳、林道乾、李萬榮等人,皆有記載。
宋朝時期在香港的海上大盜,以郭八、萬登勢力最大,他們以大嶼山為巢穴,築寨及糾集部從,販賣私鹽。香港是主要產鹽地,由九龍城寨九龍灣至紅磡一帶海岸,均為官方產鹽區,城寨設官富場,由官員管理鹽務。製成的鹽運到香港仔,由「大眼雞」經水路運至內地。當時屯門一帶,交通發達,商人往來不絕,有商人煮鹽私賣,博取厚利,穿梭屯門、大嶼山、香港仔之間,郭八及萬登糾黨截劫,勢力龐大。
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出現海盜林道乾,盤踞香港仔一帶海面,截劫貨船。俗稱「大眼雞」的船隻從大嶼山等處運載私鹽及漁獲往香港仔落貨,再由內陸駛來的船隻轉運至內地。林道乾明目張膽,向船隻徵收保護費,少者七八両銀,重者四、五十両,許多船主為人身安全不願出海。同期另一海盜何亞八,此人與新界上河鄉的「招魂墓」有關。當年鄉民廖重山乘船渡海,被何亞八在海上綁劫,勒索巨款,廖妻甘為人質,換取釋放丈夫。廖重山帶着白銀贖釋妻子時,妻子已投海自盡,後招魂葬於河上鄉,後人稱為「招魂墓」。
至明朝隆慶年間,又有海盜林鳳,活動範圍在大埔吐露港海域,他綁架大埔鄧師孟的父親,勒索白銀,鄧師孟隻身入賊巢作人質以釋放父親,再跳海死。大埔有鄧孝子祠,是鄉民所立,以表彰鄧師孟的德行,後來祠毀,祠的匾額放大埔舊墟天后廟,可惜後來又失去。
清初著名海盜為李萬榮,此人的行徑不能不提,香港新界的圍村與他有關,李萬榮由海上劫到岸上,人人自危,村人紛紛建圍村以防,這就出現了港島香港圍、錦田泰康圍、吉慶圍、上水的上水圍。李萬榮大本營在鯉魚門魔鬼山,搶劫廣東、江浙及福建經鯉魚門進出的商船,山上今有炮台遺址。李萬榮又在沙田設寨抵禦官兵圍剿,後來向官府投降。
香港的海盜活動延續至上世紀末,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三日,三名匪徒騎劫由澳門開來本港的噴射船「東星號」,另一批劫匪在海上及陸上接應。「東星號」每日負責運送賭場巨款來港存入銀行,匪徒掌握運送規律,迫船長駛至淇澳海面,劫去現金一千萬元,後來全部落網。香港海盜歷來勢力龐大,威脅官商,談之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