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尿道炎若處理不當,可對腎臟造成影響
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有一位二十五歲的男士連續兩星期發燒,醫生指他感冒,他吃了退燒藥就退燒,不吃就持續低燒。由於他出世不久便被發覺有小便倒流,他擔心腎臟有事,先後到律敦治及仁濟醫院看急症。律敦治的醫生替他即時抽血,驗出血有發炎症,但未知是何種器官出現問題,而血有炎症,即是白血球過多或有細菌才會發炎。那時醫生開了消炎藥給他,叮囑他如仍有低燒,便要回來覆診。
過了兩天,患者持續低燒且感覺越來越累,於是再回律敦治求診。這次醫生為他驗尿,發覺尿沒有細菌。患者認為服了兩天消炎藥,可能已令發炎的地方康復。但醫生因他小時曾有小便倒流,初步猜測之前可能是尿道炎,並要他留大便作進一步檢查。患者的媽媽非常擔心,因當年醫生告訴她,嬰孩小便倒流會造成尿道炎,這是一個警號,幼兒可能有先天問題,及早診治可減低對腎臟等器官的損害。雖然患者服藥幾年,再檢查時已沒有小便倒流,他媽媽卻擔心這是個警號,等不及醫院的報告便帶兒子去看私家的泌尿專科醫生孫偉浩。
孫醫生首先詳問患者發病情況,亦告知他男性患尿道炎比率不及女性高,這是由於男女生理結構有別。患者表示近日排尿次數少,尿液呈泡沫,半夜沒起床小便,腰背左右位置有點痛。醫生問症後,便安排他進行超聲波檢查,醫生邊照邊說他的腎臟無事,一切正常,着患者整理衣服後再到醫生房。醫生叫患者留小便化驗,然後到外邊等候,稍後一次過告知患者情況。待了一陣子,護士通知他們入房。醫生說經初步檢查,患者小便無細菌,如不放心可以將小便作進一步化驗,如有問題,兩三日後護士會通知患者回來。但醫生輕鬆地說:如果是尿道炎,小便次數會多而不是少,加上之前的超聲波檢查證實他的左右腎臟正常。患者的大便已交了給公家醫院檢查,有事就會通知他,放心吧!醫生叫患者未來幾日吃得清淡些,他亦毋須開藥。
此時,患者母親才放下心頭大石。公立醫院如非重症,為病人安排檢查起碼排幾個月,但患者家人在等待期間忐忑不安,患者亦擔心錯過黃金治療期。患者說,他看急症被分流為次緊急,輪候也要五、六個小時,除了抽血和驗大小便外,沒有安排他做超聲波檢查。
公立醫院人手不足,看醫生做檢查都要等。這不是本欄要討論的問題。這案例讓男士知道,男士尿道炎發病率低,但平時亦須提高警覺,如小便有異常,便須及早查明原因,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