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戲劇表演藝術有多蓬勃?除了演出數量,表演的質素也是一種量度指標,因此不同形式的獎項應運而生。香港戲劇協會舉辦的「香港舞台劇獎」,今年已是第二十六屆,每年的頒獎禮都很有規模。另一個由傳媒機構主辦的「香港小劇場獎」,本年亦已是第九屆。兩個獎項在本地劇壇都受到重視,前者被認為是主流大型劇團爭逐之地,後者是小型劇團的創意平台。
直到上月底,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主辦的「劇評人獎」終於問世。各獎項互補不足,別具意義。不論舞台劇獎抑或小劇場獎,都是由一批固定的評審團,通過投票機制,先對演出的各崗位及劇種作出提名,然後由評審團或所屬機構會員,以投票方式選出獎項。結果在頒獎禮時方作公布,事前不得而知。
「劇評人獎」似乎更具深度和廣度。十二人的評審團按喜好而很自由地觀看演出,所觀看的劇目類型甚具彈性,總之凡具戲劇元素的演出都在評審之列。評審團每年定期舉行聚會,互相交流,分享觀點。年底前再作總評審會議,既提名和投票,亦討論和評價,最後選出優異作品,舉行頒獎禮暨討論會,深化了評審的單向效果。
以這屆的主要得獎作品《莎拉.肯恩在4.48上書寫》為例,該劇具有獨特的表演風格,雖然只有一位演員,但是布景、燈光和音響等元素融會貫通。由於它並不屬於小劇場作品,亦沒有申報參加舞台劇獎候選名單,故此在「劇評人獎」獲得肯定成績,更能展現香港舞台劇多元發展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