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跑馬地的城市界石/陳天權

時間:2017-04-29 03:16:00來源:大公網

  圖:跑馬地黃泥涌道的城市界石

  香港開埠初期的維多利亞城,範圍包括上環、中環和下環(今灣仔西面地區),儼如香港島的首府。隨着西環人口增加,一八五七年的維多利亞城涵蓋該區,合稱「四環」。到了一九○三年,港府於《憲報》刊登維多利亞城的範圍,西至堅尼地城域多利道口,東至跑馬地黃泥涌道,並豎立六支界石標示。

  這六支城市界石至今不倒,刻在上面的英文字(City Boundary)和年份(1903)仍清晰可見。從它們所在位置可知昔日維多利亞城的邊界,界石以外的地方就是郊區。今天我們無法想像,黃泥涌道以東曾是一片荒蕪之地。最早在此邊陲出現的大型建築物是聖保祿女修會的加爾瓦略會院,亦即今天的聖保祿天主教小學。

  在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對面行人路的一支界石,容易讓人找到。但二○一二年九月渠務署在跑馬場地底興建蓄洪池,需要圍封部分行人路,當局為了保護這支界石,用塑膠圍欄將它重重包圍,自此像隱藏了似的,不為行人注意。

  我每次經過此地,都期望該界石已脫離樊籠,重獲自由。但蓄洪池的工程進度似乎頗為緩慢,一拖再拖,最新的完工日期在今年底,界石仍被圍困。其下方有一塊銅牌,寫上「舊維多利亞城其中一塊界石」,希望古蹟辦或灣仔區議會將來可以補上較詳細的說明,讓市民認識這些分布各處的古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